1977年,094型首艇304艇开工,1980年服役,1981年进行巨浪-2和潜艇的“弹艇合一”试射,正式形成战斗力。
094型核潜艇服役后全部部署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潜艇基地,在80年代中美核潜艇的水下角逐中,美国海军的“洛杉矶”级潜艇曾试图接近勘察加半岛的战略巡航水域,在与093、094和095型核潜艇的水下对抗中,美国海军发现094型潜艇特别难以被跟踪,它的噪声特征甚至比095型核潜艇还小,这可能是因为其上采用了095型不舍得采用的昂贵的降噪措施。
三、094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12艘)
舷号为307~318,服役时间为1985年至1996年,保持每年服役一艘的频率。至2011年,所有12艘094a型均处于现役状态,但有消息称随着核裁军方案达成一致,中国可能会退役一部分或全部094a型,将来的核潜艇队只保留094b型和096型。
094a型水下排水量从094的11000吨增加到11500吨,主要是导弹舱尺寸略加长,因为其携带的巨浪-2a潜射弹道导弹直径从1.8米增加到2.1米,整个导弹舱的长度也因此增加了2.4米。
巨浪-2a潜射弹道导弹的分导弹头数从7枚增加到10枚,这已与同时期的陆基固体推进剂洲际导弹(携带10~14枚核弹头)处于同一水平,一艘094a型可投射出160枚当量50万吨的分弹头。由于094a型的性能已经完全满足中国核战略的要求,因此设计定型后投入高速建造,以每年服役1艘的速度不断增加。到1996年最后一艘094a型艇服役时,中国的海基核弹头最大携带数达到2304枚,实际生产和配发了约1500枚核弹头,已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陆基战略核弹头数。2000年和2001年的危机中,正是由于中国有数量庞大、生存力极强的战略核弹头存在,中美苏三国才维持了力量平衡,保证了世界的和平。
四、094b型弹道导弹核潜艇(6艘)
319艇,1997年服役
320艇,1998年服役
321艇,1999年服役
322艇,2000年服役
323艇,2001年服役
324艇,2002年服役
094b型加长了导弹舱长度,巨浪-2a的携带数量从16枚增加到20枚,全艇可一次携带和发射200枚核弹头。排水量也从11500吨增加到12500吨。
除此之外,基于过去20多年中国海军水文调查船对勘察加半岛周边尤其是鄂霍次克海的详细调查,094b型核潜艇实现了弹性巡航和临机发射能力,该艇可用声呐获得的海底地形状况与本艇存储的海底地图比对,无需上浮就能确定本艇位置,艇上计算机实时生成导弹的飞行程序注入导弹发射筒的巨浪-2a导弹中,摆脱了发射依靠定位标带来的安全隐患。在094b型服役后,094a型潜艇也同样经过改装具备了临机发射能力。
除导弹和发射系统大幅度升级,094b型潜艇的推进系统更换为全新的无轴电机推进系统,几乎消灭了推进器噪声。据说在该艇服役后,美国海军从未在公海里找到哪怕一艘094b型潜艇的踪迹,不过这可能与2001年后美国海军实质上停止了与中国的水下追逐赛有关。
五、096型多用途核潜艇(6艘)
096a巡航导弹核潜艇:325、327、329艇,服役于2002~2009年
096b弹道导弹核潜艇:326、328、330艇,服役于2002~2009年
这是当今世界仍在建造的唯一一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可能也是最先进的核潜艇。
096型的反应堆、推进系统与新一代的097型攻击型核潜艇同源,该艇不再叫弹道导弹核潜艇而叫多用途核潜艇,是因为其主要武器完全实现了模块化。该艇中部的通用武器舱可在巨浪-2b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筒、鹰击-17超音速反舰导弹、长剑-14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鹰击-19“全球打击”常规弹道导弹、特战队员渗透载具舱之间切换。当配装巨浪-2b导弹时可携带20枚;配装后三种导弹时可携带24枚。一套特战队员渗透载具舱占用4枚巨浪-2b导弹发射筒的空间。
巨浪-2b潜射弹道导弹的性能数据至今不详,人们从096型的尺寸推测它可能没有在巨浪-2a的基础上继续加长加粗,但可能因推进剂和发动机技术革新而增加性能。鹰击-17重型反舰导弹是鹰击-10(安装于改造后的092型上)的改进型,全长10.8米、射程750公里;长剑-14同样为10.8米级导弹,在高空最大飞行速度达5马赫;鹰击-19“全球打击”导弹依据弹头重量不同射程在2000~9000公里,在协同交战体系下可飞行9000公里命中房屋大小的点目标。
096型核潜艇不同的导弹发射系统可互换,因此所谓的096a为巡航导弹型、096b是弹道导弹型这种划分是不严格的。如果形势需要,096型核潜艇可在两个星期内更换模块化武器舱,完成角色转换。096型目前处于低速生产模式,最后一艘096型艇在2009年底交付使用,2011年可能还会有一艘096——331艇交付,但在它举行入列仪式之前,外界可能无法获得该艇的试航照片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