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岛的“领域生成器”就是研究成果之一。并且还是失败的那一种。
而真正能让两人满意的“反领域”手段,早已被安装到了零号机的身上。只是现在才迎来了使用的时机。
伴随着机械丸的操作,两对翅膀从零号机的背后缓缓的舒展开来。
两对翅膀分别是一对巨大的金属羽翼和一对相对小一些的,样式古怪的机械翅膀。
不只样子不同,在对抗领域展开的过程中,它们也肩负着不同的作用。
当然,零号机身体上的变化还不只如此。
原本修长的双腿经过一阵折叠变的粗短了起来。而双手则彻底展开,变成了两只粗壮的巨爪,牢牢地抓住地面。
四肢着地之后,零号机变的像是一直大猩猩一样双手支地。一副不动如山的样子。
当然,既然要“反领域”。完全不动是万万不能的。
虽然将身体牢牢的固定在了原地,巨大的金属羽翼却被零号机高高的举起,彻底的舒展了开来。
在确定每片羽毛都已经拉开足够的距离之后。一阵阵的吸力从羽翼上传了出来。
羽翼状的外观不只是为了造型,巨大羽翼上的每一根羽毛上都刻满了用来汲取咒力的术式。在多重叠加之下,就连“领域”本身都有点顶不住。
在巨大的吸力之下,四周的景色都开始慢慢扭曲。一缕缕的咒力从周围的空间中被榨出,顺着巨大的羽翼流入了另外一对翅膀中。
“吸取他人的咒力”这么显而易见的想法,之所以从来没有人去做。当然不是因为历代的咒术师智商不够。
只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太多,风险大于收益罢了。
而这些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咒力”这种力量中个人的印记太浓,很难被再次利用。
这个很好理解,就像是传统武侠小说中吸取内力的内功,时常在功体特殊的人面前吃瘪一样。
只不过在咒术界,因为有“生得术式”的存在。到了一定水平后,不管是咒术师还是咒灵。人人都是“特殊功体”,练的全是“独门内功”。
别说海纳百川了,两种不同的咒力就足以让一个有经验的咒术师表示累觉不爱。
所以类似于“吸星大法”这样的技巧一旦用出去,绝大多数时候都只会自取灭亡。
第二,没有人规定离体之后的咒力不能被再度控制。
远程触发的咒术并不算少。由此可知,哪怕离体之后的咒力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操控的。
在咒术界,贸然吞下他人的咒力就像铁扇公主吞下自己的小叔子一样。简直就是请别人到你的肚子里翻江倒海。
野蔷薇那种擅长远距离做活的咒术师自然不必说,哪怕一般的咒术师做不了什么复杂的操作。操控着咒力蹦两下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这两个问题,对于零号机这种超乎常理的东西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由两对可折叠的翅膀所构成的“反领域机关”完全独立于零号机本身。只是一套可选的外挂装备。从外部吸取的咒力根本就接触不到零号机的咒力。只是运行在带有一层精金镀层的管道之中。
既然接触不到,冲突之类的东西自然无从说起。
而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有点欺负咒灵的意思了。
咒力刚进入羽翼之后,很快就会被送入位于翅根处的“转换装置”。
有人可能会问了:不说是独门内功吗?怎么说转换就能转换?咒力的基础法还讲不讲了?
当然,作为咒术师中的科学家,负责开发这个转换装置的两人自然是讲道理的。整个“转换”的过程也不是什么一拍脑袋冒出来的黑咒术。
这个“转换”,在咒术界中还有另一个名字——“反转术式”。将“负”的咒力转化为“正”的能量,然后用来治疗或攻击的技术。
如果对方有使用“反转术式”经验的话。反转后的咒力自然也还是他的咒力。只要稍加操控,整个“反领域装置”自然会不可避免的宕机。
但就清水瞬和机械丸所知。咒灵眼中的反转术式,就和非相关专业学生眼中的高数差不多。都是既没用又困难的东西。
本身就是由“负”的咒力构成的咒灵,想要治疗自己的身体根本用不上“反转”,光是咒力就可以。
一来没有去研究的动力,二来“反转”后的正向能量对咒灵还是剧毒。将两面宿傩那种曾经是人类的咒灵除外之后,正常咒灵掌握反转术式的概率几乎为零。
经过反转之后的咒力,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它。但就像是每天都出轨的妻子一样,不管身心都已经脱离了陀艮的掌控。
就这样,领域中的咒力不断的被羽翼抽出。四周的式神更是不能免俗,才一靠近翅膀就被分解成了咒力。
咒力在经过翅根处的转换装置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