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褚阳不理他,把暖气打开。
果然没一会儿,冯拾音就不发病了,慢慢靠近他身边:“你是不是记着我腿疼的事,所以才跟温敬借地方的?我就知道!”
冯拾音之前中过枪,是在冬天,整个人都掉进冰窟窿里去了,抢救不及时,留下了病根。以后每到冬天就疼得不行,前几天还在那屋子里不停地打滚,大半夜嗷嗷叫疼。
吃药也不管用,这几天温度一直在下降,他看起来每天都很欢腾,其实心里苦得很。可一个大男人总不能整天吵吵嚷嚷喊疼吧,跟个娘们似的。
周褚阳扫他一眼:“刚刚不是还挺有怨言的?”
“是小弟不懂事,小弟无知了。”他拍拍肚皮,“只是肚子饿了,它跟我闹脾气呢。”
“怎么还没吃?”
“你一个电话我就过来了,哪敢耽搁。”冯拾音看温敬家里实在一穷二白,又将目光转向窗台上的小金鱼和乌龟,以及旁边一大包鱼食。
周褚阳去厨房看了眼,问他:“有紫菜、鸡蛋,还有面条,对付着点?”
冯拾音求之不得,小鸡啄米般点点头。趁他做饭的工夫,冯拾音将温敬的电脑搬到客厅来,把头两天周褚阳给他的内存卡放进读卡器里,破解密码后,正好面条也下好了,他端着一大碗面心满意足地坐在他旁边,一起看下线发来的视频。
其中有一段视频是纽约时报广场发生恐怖袭击前的场景,百老汇剧院前有很多小孩在追着气球跑,街上有各种打扮迥异的人,还有许多表演。当时在剧院不远处有一场学生组织的路演,隐约能看到台上跳舞的人的面孔。
“停停,这个人长得好像有点像温敬。”冯拾音眼尖,指着画面里一个人说,周褚阳赶紧调了回放,让画面静止在她面容最清晰的时刻。
冯拾音口齿不清:“没想到温敬那时候还挺火辣的,这什么动作,哈哈……”
周褚阳看了他一眼,他赶紧收住笑,继续吃面。
视频继续播放,冯拾音又喊停:“等等,当时我就在这个麦当劳的门口,离温敬表演的舞台只有一条马路。”
又继续放下去,就到了恐怖袭击的时候,前后不过半小时,有人连续放枪,几辆重型装甲车就停在路口,一群人冲下来,不管是谁,扣动扳机开始扫射。
“有没有发现什么巧合性?”周褚阳问。
“什么巧合?难道你怀疑这次的事和恐怖袭击案有关。”
周褚阳又将上次神秘人发来的邮件音频放给他听,结果发现音频里的各种声音,包括事件的顺序,时间间隔都和时报广场恐怖袭击现场一模一样。
冯拾音难以置信地摇头:“这……这不可能吧。这群恐怖分子行事狠厉残暴,和方志山团伙的手段完全不一样,如果是他们,估计现在也没咱俩什么事了,要不是躺地下去了,要不就是上天去了。”
周褚阳难以理解这种冯式幽默,直接说:“不一定是这些恐怖分子做的,有可能只是与当天的事件有关。就是因为怀疑这种巧合性,我才让下线继续调查恐怖袭击当天的事。除了方志山的父亲当场死亡,阮蔚的未婚夫也死于这场意外。”
冯拾音惊讶地张着嘴:“你怎么会知道的?”
“昨天去见的记者告诉我的,四年前她负责恐怖袭击事件中华裔人员的登记,她清楚地告诉我,当时阮蔚因为不肯配合记录和将遗体送返回国,闹了很久,让他们同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困扰,因此印象深刻。而且那场恐怖袭击中死亡的华人很少,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方志山的父亲,一个是阮蔚的未婚夫。”
“还有一个呢?”
“不清楚,被炸得面目全非,也没人认领。但从毛发检测中来看,是华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只是在警局里没有找到基因比对数据。”
冯拾音舔舔唇:“这个人暂且不说,就说方志山和阮蔚,你认为他们是因为这事走到一起的?”
“难道还有其他可能?”周褚阳将内存卡拔出来,重新塞回兜里,清除电脑里的痕迹,“如果还觉得巧合,想想当天在现场的你和温敬,还有我,还觉得没有可能吗?”
“我靠!什么情况,我被你说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冯拾音抹了把脸上的汗,蹲在他旁边要了根烟,连忙点火抽上几口。
太巧合了。
四年前那场恐怖袭击发生的时候,温敬、周褚阳和冯拾音都在现场,阮蔚的未婚夫、方志山、方父也在现场。先不管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四年以后,因为一些事情,这些人又重新聚到了一起。
在这之前,他们彼此之间陌生,人生或许曾经有过交集,但没有可能让天南海北的这么多人,同一时间都来到这个案件中。
冯拾音又抽了几口烟,才迟疑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报复行动,很可能专为我和你,还有温敬而来?”
周褚阳含着烟低头睨了他一眼。
冯拾音整个后背都凉了:“不是,这什么情况?被我说准了?没道理呀,那天……那天很混乱,又过去了四年,我甚至都已经记不清那天发生了什么,怎么会跟我有关系呢?还这么巧同时跟我们三个人有关系?”
他想到一种可能性,震惊地盯着周褚阳:“不会……不会是他们刻意安排我们三个人聚到一起的吧?我靠,太可怕了!他们这是要做什么,昨日重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