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西和杨二爷爷回家时,便见周大舅坐在堂屋门口,笑眯眯地冲他们招了招手,“回来了。”
“大舅,”杨继西招呼着,“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杨二爷爷放下锄头,洗了手也坐在堂屋门口。
“下午三点半左右到的,吴老大要的砖不少,过两天才能送过来,我们就先回来了。”
吴和国的娘虽然不在了,可他还有爹,下面有三个儿子,现在吴大嫂肚子里还有一个。
为了儿子们以后娶媳妇儿也有住的,所以吴家这次修房是往大了修,五间正房,一个大堂屋,柴房和灶房加在一起,还加了一些砖进去,又要重新打家具,那可不止三百块钱就能成的。
但吴家没有向别人借钱的意思,可见手里是真的宽裕。
杨继西洗了手就去灶房帮忙了,杨二爷爷和周大舅聊着。
“我看那边好像又闹出什么事儿了?”
周大舅回来的时候,正好遇见走路一瘸一拐的杨继东。
“三天两头就在闹,我都习惯了。”
杨二爷爷摆手。
周大舅看了眼灶房位置,“再怎么说,也是你们得了好的。”
“确实,”杨二爷爷想到杨继西夫妇的好,指着自己身上的汗衫,“瞧瞧我这汗衫,多好。”
“妹妹已经在我跟前说了好几次了,”周大舅无奈道。
他一回来,杨二奶奶就在他跟前炫耀身上的衣服,以及杨二爷爷的汗衫。
家里的事儿不用周大舅操心,所以便过来帮着建房,早点建好,人就早些搬过来,心里也踏实。
又听杨二爷爷说起赵五家的事儿,周大舅想起赵五爹来。
“我记得你们关系不错,但他大儿子走了后,为了给他媳妇儿治病,家底都快掏空了吧?”
杨二爷爷点头,“掏空了,他儿子赵五订婚的时候,还在我这借了三十块钱,不过赵五已经还完了。”
“世事无常啊,”周大舅轻轻摇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滋味,不好受。”
杨二爷爷点头,他虽没有失去过孩子,可也能想象那有多难受。
此时杨继东正站在杨老汉和杨老婆子房里,对面坐着杨老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