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是一个保温壶引发的后,杨老汉心里也憋屈,而且还觉得孙家是故意的,之前杨继西两口子没过继出去时,孙家怎么一点表示都没有?
“狗眼看人低的东西!”
杨老汉骂道。
“一定要让狗蛋和毛蛋好好读书,不就是一个什么壶吗?我们不缺那么点!”
话是这么说,可语气还是很酸的。
杨继西他们可没操心这边是怎么想的,中午做的□□格外香,还给杨继康他们端了一大碗过去。
下午孙桂芳和杨二奶奶就在堂屋里织毛毛线衣,康嫂和杨大奶奶过来串门,见她们忙着织毛线衣,也来了兴致。
“石头的毛线衣去年就有些短了,正好给他放一截,”康嫂把以前拆下的毛线接在石头的衣服上继续打。
怕她们gān坐着冷,杨继西还用之前打好的石砖炉子起了木炭火,放在她们中间。
“这东西好用,”康嫂道。
“我也觉得,比柴火好,柴火烟灰太多了,”杨二奶奶笑道。
杨二爷爷又去看牛了,杨继西则是弄了火后就去挑水,路上还遇见挑水的杨继东。
杨继东想到杨老婆子说的那稀奇玩意儿,上前和杨继西搭话,“听说你们得了一个保温壶?”
“是,”杨继西点头,“大哥和大嫂给我们寄回来的,这不是冬天开水容易凉吗?那东西就是用来装开水的,就是头天晚上烧的开水,第二天中午还是热乎的呢。”
杨继东倒吸一口凉气,“这东西这么好?咱们县里有卖吗?”
“好像没有,”杨继西摇头,“不然大哥和大嫂也不会给我们寄回来了。”
听着他一口大哥、大嫂,杨继东心里有些酸,“我也是你大哥啊。”
“我当然叫你一声哥,”杨继西说,“只是我现在过继了,自然不好再叫大哥。”
这倒也是,那不就成了吃两家饭的东西了吗?
杨继东也不好再说,岔开话题说起自己的儿子狗蛋,读书有点天分,以后能上高中也不一定呢。
杨继西也很捧场地夸了几句,“读书很重要,能读下去就多读。”
这话杨继东是赞成的,他当年念书不行,杨老汉拿柳条抽他,他都不愿意去念书,反倒是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