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突进到五十米以内,就可以疯狂的开弓放箭。
然而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在超过五十米以内的距离中,已经被冷锋这边的军队提前布置成了雷区。
要不然的话,诸葛隆中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蒙古军队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挖壕沟,并且放任蒙古军队一直向前冲锋了。
这突然间的爆炸,将蒙古军队正在向前冲锋的势头给深深的遏制住了。
而这个时候,处在最后方的蒙古骑兵也发动了冲锋的势头。轰隆隆的马蹄声瞬间就响彻了整个战场,和枪炮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战场交响乐。
与此同时,诸葛隆中安排在左右两侧的军队,也向着下方发起了冲锋攻击。
子弹打在铁盾牌上,发出清脆的当当声,一部分子弹被铁盾牌挡住了,但是更多的子弹还是击中了盾牌后边的蒙古士兵。
再加上从远处呼啸而来的炮弹,将组成一道防线的铁盾牌炸的支离破碎。
那些躲藏在壕沟当中的蒙古军方的火器阵营,也加入到了战斗当中。不过可惜的是,他们还是高估了自己手中的燧发枪和真正的枪支之间的差距。
燧发枪的弹丸虽然可以偶尔击中对方,但是相较于对方射过来的子弹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更何况是在冷锋的军队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狙击手,以及枪法高超的士兵。
这些士兵即使不是狙击手,只是用突击步枪,就可以精准的点射那些手拿燧发枪的蒙古士兵。
按照冷锋和诸葛隆中的作战方针,虽然是要尽可能的俘获更多的敌人,但是他们也明白,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将敌人杀得心惊胆战,才能够让他们不敢还手。
所以在没有确定蒙古人已经投降,或者是对方失去了战斗力为止,他们这边的攻击是不留情的。
对敌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句话在何时何地都是真理。
冷锋自然不会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最多也就是在进攻的时候,有针对的打击一些目标。
那些杂牌军团和奴隶军团,就是可以放过的对象。
一来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兵器对冷锋的军队没有多大的威胁,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人就是活靶子。
二来是因为这些人中,真正投靠蒙古人的还是占据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被蒙古人逼迫的,甚至和蒙古人还有着深仇大恨。
这些人既有成为俘虏的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热武器和冷兵器的对战,而且是冷兵器这一方主动发起攻击的战斗,在这个时代并不是第一次。
喜欢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