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会去河里抓虾捞鱼,可是从来没有这样,破天荒的想过补贴家用。
第二天,在鸡叫二遍的时候,李和赶紧起床,如果被四周邻居发现未免多事。
虽然这两年开放多了,但是做生意还是要小心的。
他也没跟母亲说,免得王玉兰担心。
扛着几十斤的鱼虾,李和走了二十里路左右,终于到了县城,累的直喘气。
李和赶快占好位置,东西摆出来,准备开麦。
他很厚道,泥鳅卖到3毛一斤,黄鳝4毛,其他小干鱼一毛多,也可以用粮票肉票来换。
李和这几顿饭吃苞米嗓子都吃的疼,真的需要粮票买点细粮。
但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按照参加集体劳动的“工分”,可以分得“口粮”,如果不够吃,只能另想办法。
到了下午,李和终于将鱼虾全卖完了,拢共卖了20块钱。
在这个年代,20块已经是一笔巨款,公务员一个月工资也就二十来块。
李和割了点肉,再买了点麻花糖,然后往家里赶。
还没到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远远的,李和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蜷缩在一棵大树下,她双手抱膝,把头埋了进去。
走的近些,李和发现这人不是别个,正是母亲王玉兰。
此时的王玉兰,身体微微颤抖着,在小声哭泣。
李和嗓子里像是卡了什么东西一样,好半晌后才伸手去碰了碰王玉兰,喊了声妈。
王玉兰蓦的抬头,看见是李和后,连忙抹掉脸上的泪痕,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狼狈的一面。
李和没有说话,轻柔的抚摸着母亲的后背。
如此体贴的举动,反而刺激了王玉兰,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红着眼睛道:“二娃,妈是不是很没用……不但没管好你爸,让他到处惹祸,现在连老四的学费也借不到……呜呜……”
李和一听,眼睛也忍不住红了起来,心酸不已。
李兆坤的错其实与母亲无关,相反,母亲还是个受害者,偏偏还要她承担这一切,这要是换做几十年后的别个女人,早就离婚跑路了。
但是王玉兰却把所有苦难扛了下来,只是她一个女人,又要挣工分又要照顾子女,实在太难了。
“二娃,你说现在怎么办啊……难道真的要让老四辍学吗?”王玉兰泪眼婆娑的问道,“老四念书不错,读书才是好的前程,却偏偏要毁在我的手里了……”
“妈,你不用担心,老四的学费,我已经解决了。”
李和从怀里掏出五块钱,摆在了王玉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