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书记刘传奇正陪着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年人说话,看到进来的李和,说道。
“二和,这是我们公社管宣传的何军同志,不辞辛苦,给你把大学的通知书送来了。”
李和走过去和何军握手,这位后来倒是一步一步成了县里一把手。
他“情真意切”的说道:“何干部,从公社到俺家这条道可都是烂稀泥,真是辛苦了,太谢谢您了。”
何军上身得体的穿着中山装,下身的裤脚都塞到了雨鞋里,裤子上倒是甩了不少泥巴。
何军在李和家就坐了这么一会,倒是没少了解李和,看来不光学习好,这胆子肥有能耐。
不然他家这么招眼的三间大瓦房是怎么盖起来的。
他不是老旧的人,对李和不禁心生好感,于是说道。
“都是为人民服务,李和同学,恭喜你成为我县理科第一名。
这可不仅是你们村的光荣,也是我们公社的光荣。努力读书,以后就是国家栋梁。”
李和拿了水瓶给何军和刘传奇杯子里续了点水,笑着说道。
“何干部,你不知道,俺们家,孩子多,一直光景不好。
多亏了刘书记和村里乡里乡亲的帮衬,不然俺也读不了高中,今天更不会考上大学。”
刘传奇倒是笑的开心,以前没觉着李兆坤这二小子这么会说话。
对着李和说:“也是你自己争气,也替我们村争光,开学有什么困难,村里不会袖手旁观。”
说了一些话,何军就要走,看着倒不像是假客气,刘传奇和李和一家子倒也不好再留。
把何军送走,刘传奇笑着说道。
“二和,你小子是个出息的,你跟家里商量下时间,摆个流水席。
你这也是咱李庄头一个大学生,也给大家沾沾才气,以后也能多考几个。”
李和也明白,不管什么时候这种酒席都是变相的收礼钱。
他倒是真不在乎这点礼钱,不过农村这点规矩,不管重生几辈子都不好推脱,只得应承。
王玉兰最近异常顺心。
二儿子考上了大学,而且哥俩越发争气,手头又阔绰,村里村外都能听着奉承话。
最近上门打探亲事的也不少,都是提的大闺女和老三。
以前光景不好,嫁闺女,娶媳妇,总没底气,可现在这境况好了,倒不得不准备了。
午饭端上桌,王玉兰就说道。
“最近潘婶子还有大壮他娘,提了几个后生,要不梅子去相看下,年龄横竖也不小了。”
李梅对自己的亲事,说不着急也是假的。
一般农村十七八岁都是结婚了,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喊她老姑娘呢。
李和想不到老娘会提这一茬,他倒是希望还把前世的姐夫找回来呢。
对前世的姐夫,倒是打心眼喜欢。现在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只得说。
“爹又不在家,要是瞒着定了,他回来说不准又闹幺蛾子。
你忘了之前的事了,亲事都快到下定了,他说不中,最后不还是黄了吗?”
王玉兰一听,也是道理,就先搁下了。
趁着有点闲钱,李和又去买了几十只小鸡仔和小鸭子,直接散落在院子里。
反正没过多久就会承包到户,没必要偷偷摸摸的。
这个做法,在李庄可是头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