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此时,正常人会把家书给别人吗?</p>
尽管他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六阿哥不认字。</p>
是的,他学识渊博,但是不认字。</p>
也是见了鬼了!</p>
张廷玉按了按隐隐发疼的太阳穴,把家书放到胤祚面前,“六阿哥,我读你看。”</p>
胤祚刚张开嘴,张廷玉就已经预感到他要说什么,无非就是“三岁宝宝不需要认字”“三岁宝宝只要听得懂就行”,实在是同样的场景在近半个月发生过太多次。</p>
前些日子张廷玉总看在六阿哥还小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天嘛……</p>
小少年冷酷无情地表示:“不可能的,你死心吧。”</p>
胤祚委委屈屈地缩成一团,“好吧。”</p>
顿了顿,又道:“廷玉哥哥你不爱我了,你是不是在外面有别的弟弟了?”</p>
张廷玉:“……”</p>
他深吸一口气,想装得严肃一点,又怕吓坏六阿哥,无力地说,“我在家排行第二,下面还有两个弟弟。”</p>
弟弟已经够多了,不想再认了。</p>
再者,他又不是不要命了,作为臣子,敢把皇子阿哥当弟弟对待。</p>
虽然六阿哥从来没把他当成过奴才,说话和态度都很平等,传授物理化学知识时更是倾囊相授,但是六阿哥没有分寸是因为年纪小不太懂,他都十一岁了,必须守着心里的那道线。</p>
“你果然在外面有别的弟弟了,这才不疼我。”胤祚哀伤地叹了口气,两只小手捧着胖嘟嘟的小脸,用湿漉漉的大眼睛望着张廷玉。</p>
张廷玉:“……”</p>
总觉得六阿哥的许多行为特别像猫,是跟猫咪学的撒娇吗?有点可爱,咳。</p>
“好了,该读家书了。”张廷玉拒绝再和胤祚扯下去,免得稀里糊涂地再被绕进去。</p>
在套路人这一方面,他实在干不过特别有经验的六阿哥,这位可是连皇帝和太子都差点给忽悠瘸了。</p>
等到展开信一看,张廷玉沉默了。</p>
胤祚没听到小伙伴读家书的声音,低头一看也沉默了。</p>
这封信里只有几个字:想你,速回。</p>
原来额娘喜欢这种调调?</p>
胤祚第一次收到德妃的来信,没见过德妃的字,也没怀疑这信到底是别人写的。</p>
“廷玉哥哥,麻烦你帮我回信。”</p>
这是张廷玉作为哈哈珠子的分内之事,当即找到信纸磨墨写信。</p>
胤祚叭叭叭开始说这些日子做了什么,康熙过来发生了什么,以及这边还有一些事没完成,等做完之后会立刻回去,让额娘不要太想他,他会时不时送些东西和信件回去。</p>
写完之后,张廷玉又通读一遍,确认没有问题,让来人把信带了回去。</p>
这封信还在路上的时候,德妃和皇贵妃听说康熙出宫一趟没把胤祚带回来,惊呆了。</p>
这封信到了永和宫的时候,德妃和皇贵妃透过内容的表象看本质,发现皇上被胤祚三两句忽悠过去,空手而归。</p>
两个女人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底同样的讯息:皇上可真没用啊!</p>
不行,靠男人还不如靠儿子。</p>
儿啊,卷起来!</p>
正在皇庄看方远做滑板车的胤祚:“……”</p>
正在骑射课上努力练拉弓的胤禛:“……”</p>
总觉得有些不好的事发生了,有点害怕。</p>
胤祚一向是个说到做到的好孩子,说是等滑板车和三轮车做好以后回去就不会食言。</p>
小车交给方远,他负责制作杜仲胶,张廷玉给他打打下手。</p>
杜仲树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树皮、叶子、种皮掰断以后中间会拉出银丝,从这些银丝中提取出来的就是杜仲胶。</p>
麻烦的是,杜仲树的树皮要剥,有很多要求,第一个就是树龄必须在十五年以上,第二个是一次性不能剥掉太多树皮,第三个就是一棵树三年之内只能剥一次树皮。</p>
杜仲的树皮里含有7%的杜仲胶,杜仲的叶子里有2%-3%,杜仲的种皮里含有17%,利用率最高的是种皮。</p>
胤祚会在皇庄住这么久,就是在等杜仲树皮和种皮的到来,实在是因为京城附近没有杜仲树,只能派人前往各处搜寻。</p>
杜仲树皮里的银丝黏黏的,有胶质,要怎么把这个东西制作成橡胶,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课题。</p>
现代可以把打碎的杜仲种皮丢进玻璃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再通过仪器分离固液态,就能得到粘稠的杜仲胶。</p>
而在大清……所有的东西都得自己来。</p>
好在索额图那边的玻璃产出还算稳定,否则为了做个实验,还得先开个玻璃厂,非得急死不可。</p>
胤祚每天起来就在搞这个,接连搞了一个礼拜,连该往宫里送的礼物都给忘记了,可算把杜仲胶弄出来。</p>
他第一时间就把杜仲胶送到方远那边去,卡到早早做好的木轮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