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来白云寺,还是十年前的事。/卡?卡~小^税?惘` ?已_发?布`最_辛\蟑-踕_
那时,他已经来到了东厂,但还不是主要负责人,是个副督。
正督是山东德州人,已经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多年,马上就要退休了。
退休后,他的职位将由张信接任。
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张信的副督就是一个过场,由于东厂责任重大,他在就职主角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东厂的运转过程,熟悉一下环境,为未来高强度的工作做好准备。
这天,他被即将卸任的老大叫到了书房。
里面有一位客人,正是他的老上司,原来的信王,现在的崇祯皇帝。
原来朱由检自上位后,发现朝廷需要解决的事太多了,为了把积压的问题理顺,他加班加点地拼命忙碌着。
甚至还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到下边各职能部门检查。
怕他们偷懒,不作为。
东厂是他最为倚重的机构,当然十分关心,这己是他登基后二次来这儿了。
祟祯问二人:“来自山海关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后金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国内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们了解吗?”
这个问题老百姓可以不用去关心,但崇祯不行,他是皇帝。
山海关占用了他那么多的军事资源,他当然想知道这个对手有多强大,以便在未来的决策中,能更准确地对症下药,不浪费国家宝贵的资源。
二人尴尬地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
虽然作为国家顶级的情报部门,这些他们应当有一些了解,但相对于国内复杂的局面,他们要做的事太多了,人手远远不够。′5-4¨k`a_n^s\h,u,.\c¨o/m·
只能专注于国内了。
但既然崇祯有想知道敌对国方面的情报需求,他们就得无条件地满足了,。
最后决定派人去密访,完了之后写上奏折,交到宫中供皇上决策使用。
崇祯认为这个方法可行,当即拍板这个任务由张信去完成。
张信是他最信任的人,在数据上不会造假,他提供的情报自然最具价值。
接到任务后,张信把自己关在书房,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后金的经济状况,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为进入对方的土地做足表面功夫。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出发了。
当时正是春季,春暖花开,很适合旅行。
他在后金大概旅行了两个月,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任务圆满完成。
下一步使是返回国内,把所搜集到的情报,编纂成册,送皇上审阅。以供他在未来的对后金作战中,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为了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看民间到底隐藏着多少军事潜力,张信在回国时,走了一条与来时完全不同的路线。
一边走,一边访问。
对沿途有重大影响的古迹,从不放过,哪怕多走些,也要拜访一下。
在一个叫许家窑的地方,看了古窑址,在向居民打听周边情况时,听村民说,在前方有一个白云寺,很是出名。
如果张信有兴趣,可以到那里走走。
同时白云寺也是当年辽太后和其情人韩德让谈情说爱,长期幽会的地方,很值得一看。
这一下子提醒了张信,他在国内查看大辽历史资料时,确实看到了有关萧太后和韩德让的故事。.暁^税~C+M-S· ¢勉`沸\阅,犊!
说韩德让乃汉人,自小聪明绝顶,后来成为大辽重臣。
当时景宗去世,萧绰主政,是为辽太后。孤儿寡母的,受到原皇室宗亲的排挤,几被下野。
后来在韩德让的帮助下,击退了反叛分子,稳固了政权。
韩德让不但帮其稳定了政权,还帮助萧太后发展经济,稳固国防,对辽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二人长期在一起商议国家大事,孤男寡女的,时间一长,互生爱慕,便由等级森严的君臣关系,演化成更为亲密的情人关系。
虽然没官宣,但这是国人都知道的事,己不是什么秘密了。
帮萧太后稳定政权后,韩德让为避嫌,主动提出去各地巡视民情。
在巡视中发现白云山下有一大型溶洞群,很是喜欢,便在这儿住了下来。
除了必要的事上朝外,一般情况下都在这儿居住。
把那个洞称为白云洞,自己则称为白云山人。
每天除了在白云山流恋山水美景,便是到北面的白云湖垂钓,远离了政治旋涡,过的轻松愉快。
萧太后想念他的时候,也会到这儿小住。
后来受韩德让影响,也喜欢上了这儿。
于是派来工匠,对这儿的山洞进行了改造,称之为第二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