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映月沉默了一会儿,才哑声道:“怎么走的?”</p>
“说是出去溜了一圈,然后说困得很,想睡一觉,中途婶子进去拿东西,发现不对劲儿,这一探手,就没气息了。”</p>
章南泉叹了口气,“算是梦中去的吧。”</p>
王大嫂听得也是一叹,“老人家也算是走得安详。”</p>
笋子到底没要,就怕不知道几天后回来,坏了。</p>
封映月去接元蛋,章南泉去纸厂找唐文生,然后在供销社那会合。</p>
唐文生面上没什么表情,一家三口上了牛车,前面是章南泉在赶车。</p>
往元蛋脖子上套了围巾后,封映月双手握住了唐文生冰冷的手,“文生……”</p>
“没事,”唐文生反握紧她的手,声音低沉得厉害,“她走得安详……就好。”</p>
只可惜,没见到她最后一面。</p>
唐文生闭上眼,脑子里全是老祖婆当年照顾他的情景,以及去年冬天,看见她一个人站在自家院子门口的样子。</p>
封映月让元蛋坐在唐文生的怀里,三人的手握在一起。</p>
作者有话说:</p>
</p>
</p>
第七十九章 </p>
到老祖婆家时, 院子里已经摆好好几张桌椅板凳,来帮忙布置灵堂和院子的人不少,其中红着眼睛的人也不少, 这都是承过老祖婆情的人。</p>
唐二哥他们早就在了, 见他们回来,唐父赶紧招手。</p>
封映月和唐文生带着元蛋上前。</p>
“去磕个头吧。”</p>
二人点头, 带着元蛋去堂屋灵堂下磕头。</p>
虽然和老祖婆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封映月也很喜欢这位慈祥的老人。</p>
唐文生曾经养在老祖婆门下,所以二人也披麻戴孝,开始帮忙。</p>
元蛋被唐母带着, 倒也不用他们操心太多。</p>
老祖婆的女儿女婿们全都回来了,曾和唐文生一样被养在她这, 活下来的孩子们,也都回来了。</p>
一时间院子里的桌椅板凳都不够用, 于是唐文生他们又去队里借桌椅板凳。</p>
好在院子够大。</p>
这一夜还下了些小雨, 封映月是凌晨一点多到家休息的, 而唐文生一晚上没回来。</p>
翌日封映月过去的时候,唐文生还在忙,他眼底带着一点青黑, 一看昨晚就没休息。</p>
看见封映月,他快步过来。</p>
封映月盯着他的眼睛看了看,唐文生心虚别过眼, 毕竟昨晚封映月走的时候, 他答应了会休息的。</p>
“你也知道自己过分了,不过我不劝你, ”封映月看向灵堂那边, “多为祖婆做点事, 你也安心。”</p>
唐文生眼眶一热,很久以后才应了一声,“嗯。”</p>
两天后,唐文生做了抬棺人之一,送老祖婆上了山,下山后,又帮着把桌椅板凳一一归还,又帮着将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p>
老祖婆的大女儿在他们眼下给院门落了锁,后面是两个妹妹和她们的家人。</p>
“我们再也没有娘了。”</p>
这话就是封映月都眼酸得厉害。</p>
回家的路上,唐文生和她都没有说话,一直快到家门外面的岔路口时,他忽然转过身看向对面的田坎处。</p>
“小时候我只要回家,祖婆都会把我送到那,站在田坎上看我进了家门,才放心回家。”</p>
封映月看过去,那处田坎此时就只有杂草,“文生,活着的人就要好好活着,这样变成星星的人,才会放下心。”</p>
“我知道,”唐文生伸手揽住她的肩膀,将人带入怀中,“我都知道。”</p>
唐母牵着元蛋和唐父站在院门口,看着相互依偎的二人,唐母叹了口气道:“祖婆去世,文生不知道有多难过。”</p>
“这个时候,只有映月陪着他是最好的,走吧,进屋去,”唐父道。</p>
唐母点头,牵着元蛋跟着他进了院子。</p>
两天后,他们回到筒子楼。</p>
元蛋继续上幼儿园,唐文生和封映月也各忙各的。</p>
生活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只不过唐文生夜里总会惊醒一两次。</p>
封映月也会跟着醒来,然后与其靠着低声说一会儿话。</p>
他说总梦见老祖婆。</p>
唐母也是不放心,在唐文慧来交货的时候,特意让她向封映月打听打听,最近唐文生怎么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