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攻克淮南之地,方有机会进取青徐二州,继而与袁、曹二公争雄于中原!”
周瑜一番言辞,即刻点醒了孙策。
攻克淮南,进取青徐,与袁、曹争雄中原……
此数语,令孙策犹如饮下烈酒,猛然间便自座位上跃起。
“公瑾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啊!”
“袁术一去,吾便可名正言顺,挥师北上,接管其领地!”
“吕布不得民心,纵使其诛杀袁术,亦难守淮南!”
孙策紧握双拳,口中喃喃,眼中已燃起熊熊壮志。
此刻。
一名须发半苍的老将,忽而开口言道:
“伯符,攻取淮南,固然可开启通往中原之门户。”
“刘备那大耳贼,在侧畔虎视眈眈。”
“倘若你率大军北上攻淮南,刘备趁机顺江东进,来犯我柴桑,又当如何应对?”
进言之人,正是江东三老将之一的韩当。
兄弟黄盖毙命于刘备之手,这位老将提及刘备,便直呼“大耳贼”,语气中满是愤恨。
此番提醒,犹如一盆冷水,猛然浇在孙策心头。
“义公老将军所言极是,‘大耳贼’近在咫尺,不得不防。”
“若柴桑有失,吾江东门户洞开,得不偿失……”
孙策脸上亢奋之色褪去,复又缓缓坐下。
“刘备那‘大耳贼’,自当防范,然淮南却关乎伯符争夺中原之大业!”
“若只为防‘大耳贼’,而错失攻取淮南之良机,那便是因小失大了。”
周瑜冷静权衡利弊,拱手言道:
“若伯符兄信得过吾,吾愿领一万兵马,镇守柴桑城。”
“若刘备小股兵马来袭,吾自可将其击退。”
“若其大举来攻,则伯符兄火速回师相援,自能让‘大耳贼’心生忌惮,不战而退。”
“如此,既可确保柴桑不失,亦不会耽误伯符兄攻取淮南!”
这一番谋划,令孙策再度起身,眼中兴奋之色复燃。
周瑜此计,实乃两全其美之策。
孙策拳头一击,几欲采纳之时。
“周郎,你莫要忘却,柴桑地处长江之畔,与荆州共享长江水运之利。”
“刘备虽已回师江陵,讨伐五溪蛮,然若其有意攻我柴桑,大军顺流而下,数日之内便可抵达柴桑城下。”
“若你反应稍迟,未能及时示警,向伯符求援,必会被‘大耳贼’抢先一步攻取水营,截断柴桑通往江东之水路。”
“届时,‘大耳贼’以水军阻挡伯符援军,以数倍步军围攻柴桑孤城,你能守得住吗?”
韩当又是一盆冷水浇下。
黄盖毙命于刘备之手,与周瑜计策失算脱不了干系。
韩当这位老资历,原本便对周瑜不服,现下因黄盖之死,更是心生不满。
这盆冷水不仅浇下,还直接浇在周瑜头上。
周瑜一时语塞。
韩当此番质问,着实将其问住,令其一时无言以对。
孙策眉头紧锁,于堂中来回踱步,陷入两难之境。
“主公,末将有一策,或可阻刘备突袭我柴桑城。”
角落里,一员年轻小将,略显谨慎地言道。
孙策猛然回头,与众人目光,一同落在那年轻小将身上。
你乃何人?此地岂容你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