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帝不想要一个功高震主的臣子,就得想方设法削去慕容家的气焰,可激烈的手段不能用,而慕容绍的上书——是很好的缺口。
“女子如何有爵?臣未曾闻女人封爵的道理。赵国公无子,可养同姓之人为嗣子!”那些熟读儒家经典的士人果然第一个提出异议。
“慕容观平定突厥之乱,其功之高,封侯未尝不可。”也有朝臣认为能够将慕容观当作特例。
“我承认她有大功,可赏赐绫罗绸缎足以,未必要筹以爵位。”
……
元尚同一言不发,勋贵们同慕容绍同姓的,意见却是最多。因为以慕容观为嗣,意味着宗族能够沾到的光变少了,无法分润到慕容绍带来的荣光。
泰始帝听着朝臣争辩,不置可否。等到双方都说得口干舌燥,他才转向王珩,淡淡道:“右相以为呢?”
王珩朝着泰始帝一拜,只说了四个字:“有功当封。”
泰始帝一颔首:“可。”算是定下了此事。
晋王府中,高慕之得到消息,觉得泰始帝很是奇怪,他入宫一趟,询问元贵妃道:“我知晓赵国公将独女视若掌上明珠,可圣人为何会同意此举?”虽然决定下了,但注定不会清静,谏官还是会追着圣人骂的。
“赵国公功高难封,当然是为了削减他在朝中的威望!”元贵妃瞪着高慕之,只觉得心累,怎么会连这点目的都看不出来?她磨了磨牙,又道,“慕容绍做了个表率,其余的将领呢?他们会如何做?要让自己再进一步走到让圣人觉得有威胁的地步,还是退一步荫庇子孙?”
他们自身的爵位只能传一人,而现在——慕容绍能做的,他们为什么不能做?有的人会选择一步步往上爬,可余下的人恐怕只想图个安稳。而当让圣人省心的,图安稳的人出现,一对比,那些有野心的就被忌惮,想要继续上升都难了。
高慕之错愕地看着元贵妃,又道:“圣人这是在打压我吗?”
元贵妃不咸不淡道:“齐王闭门谢客,魏王被幽禁在府中,难道圣人就允许你张扬了吗?”圣人至今不肯立嗣,恐怕是想着自身修炼成仙、长命百岁吧。“打压魏王的人马的确很重要,但要有个度。”圣人不会允许士族或者勋贵一枝独秀的。
“可现在明明是个好机会。”高慕之还在挣扎。
“但圣人不给。”元贵妃道。
“就不能创造吗?”高慕之又说,他抿了抿唇,长久的等待让他变得不耐和焦躁起来。而且在王府中,隔几日就被放血,太医和内侍在一旁监视着,他想找人替代都不行。伤口隐隐作痛,他要怎么忍下去?圣人没将他当作儿子,他为何要敬圣人为父?!
他朝着元贵妃一跪,将袖子往上一捋,露出手臂上尚未愈合的疤痕,他凄哀地望着元贵妃,道,“阿娘似乎从未关怀过儿,儿到底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