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离谱到没边的传闻,譬如有传司马伶同谢灵仙一般心悦我,奈何我这帝王只取一瓢饮,她们才生出嫌隙。
这更是大错特错。
司马伶此人心性沉稳城府极深,在家中隐忍多年,即便和昭阳在市井中相识也不显山不漏水,直到彻查燕氏一案中她借机发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族中异己铲除,借我之力登上朝堂。
每一步都算计的恰如其分。
感情上,她更是个木头。
谢灵仙虽然性子疏冷了些,可是亲近之人才知道她内里的柔软,而司马伶说是木石都不为过,更不可能有人做到让她敞开心扉去动情。
--------------------
第四十二章
今年春试的主考官为崔恪,监考人为谢灵仙,同时经过朝臣一致商议,增设两场廷试,分别为武试和女试,前者为麒麟卫宣武大将徐昆玉主考,后者为我亲自考校,六尚女官皆可参加。
这三场廷试,我都会到场坐镇。
虽然武试和女试都是筹谋已久,但最重要的依然还是第一场,新帝登基后的首次前三甲,必然是备受瞩目。
在崔恪送到太极宫的名单中,我看好的人有张尚书家的张钰,武将世家的陆惟君还有沈家的几个子弟,谢家还有李家也各有出彩之人,但是比起前面几个,还是逊色了许多。
谢灵仙听完我的推测,思索片刻后,却说:“陛下所言,十有八九都是对的,却还是漏了几个。”
我将手中的宣纸卷了卷扔在书案上,笑着说:“能到廷试这关,个个都是人才,可是若我能记不起来的,那必然是寒门出身的了。”
见谢灵仙没有解释的意思,我又道:“这是要吊我的胃口了。”
谢灵仙莞尔,任我怎么磨她,她也不肯开口了。
直到廷试那日,我才知道谢灵仙话中之意。我坐在上首,看着这帮下至少年上到壮年的男人们埋头苦书,崔恪和谢灵仙在两侧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而我很快发现谢灵仙多看了两眼其中一个相貌尤为姣好的男子。
我蹙了蹙眉,打量着这个陌生面孔。
约莫过了半炷香的时间,他便停笔,将卷纸平铺在桌案上,垂头拱手,行过礼后便离开了宫殿,皮相极佳,气质极佳,礼数极佳,单论外形确实是不可多得。
内侍将卷纸呈给崔恪,再由崔恪拿给我,当看到他所书时,我忽然就知道谢灵仙为何说我有所遗漏。
我瞥了眼这人的姓名,傅寒商。
只大致扫过一眼,我就让崔恪把人给我喊回来,谢灵仙干脆也凑过来,也和我一同品鉴。这人抽到的题目很特别,是我特意加进去的一个,之前没有和负责科举的这帮臣子商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