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文官,所谋之事皆是武将的战略,朝堂中的尔虞我诈不胜其烦。
有这工夫内斗,不如花心思平乱。
迟御看不惯党派之争,自太上皇禅让皇位以来,宋廷内拉帮结派的情况愈渐严重,早前他还能勉为其难忍受,后来没眼看下去,同这群官员共处。
这也是他辞官原因之一。
“迟郎,能为百姓分忧解难,我倍感荣幸。”
沈若薇并不居功,她出的点子也不过是拾拣人便利,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娘子,你真是我大宋的福星,百姓这下有救了!娘子的怎么想到如此做法的?”迟御欣赏的望着沈若薇,他知晓自家娘子重活一世通透聪颖,却也没想到她还能分解君王之忧,清除百姓之苦。
突地肃然起敬,晃眼间又觉自家娘子莫不是菩萨的侍者转世?
蝗灾从古至今便是让官差与帝王头疼的祸患,几无根治之法,而沈若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思索出应对之法,胜过那些大脑空空闲吃白干饭的官员。
迟御自豪于自家娘子头脑灵光。
“实不相瞒,我亦是借了他人之光,百姓燃眉之急不破除,民怨只会越积越深,白川县的人也将因天灾弄出更惨重的人祸,你我二人都是重生之人,这段过往我曾有所耳闻。”
沈若薇依约记起她曾途经白川县时,这里的可怖景象。
眼下还只是初期,灾害刚开始不久,周围的草木就已枯黄居多,少有青绿进入视野。
四周杂草凄凄,马车在白川县行驶的大半日,一声鸟鸣也无,更别说什么猛兽了,草丛中蝗虫跳来跳去,十分的碍眼。
百姓等不起,倘再任凭此处饥荒蔓延半载,多少家庭要面临死亡的倾轧,沈若薇无法想象那等惨烈结局。
腹中孩子的消失更让沈若薇爱惜生命,见不得好端端的人就此一个个丧失殆尽。
她既有救人之法,合该即刻施行。
交给迟御去办,她也放心。
“我前世戍边之时较多,不知境内的灾厄。”
迟御上辈子的主要任务是平定边防前线的各种战乱,至于大宋内的灾情也罢,贪污腐败也好,有皇帝和地方官员等共同协商治理,他无权亦无暇干涉。
且他一心打仗守住大宋城池,自也分身乏术,操劳天下之事。
“迟郎,单破解蝗灾之事还不够,干旱一灾也急需处理,无论是白川县百姓,抑或这片土地,人和土壤都缺水严重。”
沈若薇放眼满目的枯槁景象,这才入秋不久,整个白川县凋败成什么样儿了。
据她上一世的记忆,应该不止白川县受灾,临近的几个县也飞来横祸,只是白川县灾害更严重罢。
迟御半惊半喜,“难道娘子还有治住干旱之法,也是前生所闻?”
“是,能对百姓有利之事,我断不会一言不发,眼睁睁目睹他们灭亡。”沈若薇点头,放下窗边掀起的帘子一角。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