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徐怙做题
过了两天,徐怙登门拜访陈凡。′w¨o!d^e?b~o-o!k/s_._c_o/m*
两人在书房坐下后,徐怙笑道:“乡试在即,大哥让我给文瑞讲一讲乡试需要注意的事项!”
随即他解释道:“虽然弘毅塾有海公在,大哥说他不应班门弄斧,但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大哥怕影响弘毅塾诸位乡试,便命我来给诸位讲一讲。”
陈凡闻言大喜,连忙叫来其余三个考生。
众人见礼后,徐怙道:“咱们大梁乡试,考生于每场当日四更前便要携带笔墨砚台等考具齐集龙门。”
“然后分三门点名入场。”
“哪县考生于何时何门点名,事先都会公布。”
“跟府试、院试一样,到时候都有贴着各县名的长牌灯作为指示。点到我海陵县时,海陵县长牌灯点燃。到时监临点中门、提调点东门,监试点西门。”
“进了场,找到座号,咱们每个考生都会拨一名号军看守,以防考场作弊,是每一个人都有对应的号军,不再是院试时,号军巡看十几二十人了。”
陈凡等人连连点头,虽然这些海公跟他们大体上说过,但人家专门来讲,再听一遍不是坏事。
“我大哥说,入场后,第一件紧要的事就是赶紧钉好油布防雨,然后趴在席舍中的木板上灭烛睡觉。μμ¨看?$\书?君+? ¤最o新|~#章μD?节t¤更[新?o快-咱们半夜就起床了,若不抓紧休息,弄个通宵不睡,真要到做题的时候,神情会十分疲乏!”
说到这,徐怙郑重道:“特别是第一场的七篇八股文,若真是一夜没睡,哪有精力能作得出,诸位切记切记!”
众人连忙点头,应承了下来。
徐怙见众人记下,于是接着道:“接到考题,诸位先在草稿纸上写出初稿,修改好后,一定要在黄昏前誊正,不然时间肯定不够。虽然乡试可以继烛,但连继三烛而不完成者扶出!”
“誊写时字迹务必端正工整,题目和正文都有规定的格式。比如试题上,不许加奉试字,正卷务依所出题目次第楷书,不许草书!”
这一点,众人都是从院试出来的,自然是知道的,徐怙强调了一下便没有多说:“到时候县学会有格式要求与避讳的要求,一张纸兒,大家熟背即可。”
到了这会儿,徐怙才道:“下面是我兄长参加乡试的体会,诸位请用心听了!”
“场中作文,先作首艺,随即作第三艺,再作第二艺。何也?人的精神,三只蜡烛点完后便消耗的差不多了,到时,不可能有不萎顿的人。”
“首艺时用全幅精神,到了第二作便有兴到笔随之处,三则竭矣!”
“帘官挨次看去,每况愈下,索然无味,将二三篇换个顺序,帘官阅至三艺,兴致勃勃,毫无委顿之态,则售矣!”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劲。)?微)趣:·小¢说}1t {?首÷发¨-
这是什么?
这就是活脱脱的考场经验啊,而且是不外传的考场经验呐,就连海公也没有提到这点。
那么徐述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乡试一共考三场,最重要的当然是首场的八股文章。
第一场的八股文章,一天要作文七篇,三篇四书题,四篇五经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篇四书题,而三篇四书题中,又以第一题最为重要,分值最高。
不过四书题整体都很重要。
可以说,只要三道四书题作好,那基本上乡试就80%的几率考中了。
那么徐怙的意思是什么呢?
第一场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先作第一题,这是肯定的,那时候人的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嘛。
第二要做四书题的第三道,因为阅卷官是按顺序读卷的,如果第一篇好,第二篇稍好,第三篇一般,那读卷官的印象就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