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听说有大户人家捐钱,就兴致勃勃道:“春红,打听到是哪些人家捐钱,无论贫穷富贵,只要尽一份力就记上名单。”
到时候立路碑添上他们的名字。
除此之外,南青还叫来木匠,打造一块名为“积善之家”的牌匾送到捐款的大户人家。
不能让别人白送,也不能认为别人白给是理所当然的。
南青得树立好风向与口碑。
当一块块积善之家的牌匾送到当地富户,发现几家子都是因为甘蔗发财搬到镇北府的。所以他们捐钱特别积极。
虽说后来南青整顿白砂糖和冰糖炒得虚高的价格,但正儿八经的甘蔗供应商没亏,甚至还得到她的补贴。所以哪怕有因为炒糖亏损要倾家荡产的人在,也掀不起什么风雨。
若是没有及时控制糖的走向,压低糖价,怕是市场崩溃,会影响一整条产业链。
还好南青及时干预了。
积善之家的牌匾送进这些捐钱的大户后,不少慢一步的大户纷纷跟着捐款。
南青都没有吝啬,不过先头几位作为表率可以获得盖有雁南王府印章的牌匾,后面的她都发一个奖状,同样是盖了印章的。
无论是为名还是利,目前的风向是所有人都扭成一股绳积极响应要想致富,就先修路的口号。
时间随着一分一秒过去,已经是夏日。修路仍旧热火朝天,糖水铺生意变得更红火。
尤其是用井水冰过的糖水十分降暑解压。
同时,雁南王张灯结彩,到处喜气洋洋,挂满了红灯笼。
本来南青不想铺张浪费,只挂一条街,没想到不少百姓自发去灯笼铺买红灯笼帮忙挂上。一时间整座城都变得像过节一样热闹。
她非常感动老百姓的淳朴善良,说明她做的一切都被他们所认同。
只不过煞风景的插曲永远会紧随其后,南青刚穿好新郎的喜服,就收到朝廷的来信。
上面质疑她对响马县县令的清剿,指责她不通报就私自下手,有铲除异己的嫌疑。
当然只是一封指责,并没有其他内容。纯粹在她新婚之夜恶心她一把而已。
不过南青认为十五万两和每个月送上京城的白糖还是发挥了作用。
根据江幽菲的情报。
是严公公收到荒北一大堆状书,状告雁南王扰乱治安,滥杀无辜,尤其是朝廷命官。
严公公刚好与御史台督察院的人有来往,三两句话,划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掐头去尾,尽量减轻她的风头。
虽然没有完全拦住告雁南王的状书,但听说如今的太子,亲自处理此事。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根本没传到老皇帝手上。
南青还收到另外一封信就是太子九弟亲笔祝贺信。
她诧异的目光浏览了信件,此刻算是选择相信这位九弟是真心实意的。
南青捏着信纸,决定回一封信:“吾弟敬启,今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