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其管理成本高于我朝制度分田的数倍,需要大量钱财维持。一地还可以,一国肯定无法推行。”
三弟子则道:“问题不在公有私有,曾经的王朝天子用过分田制和井田制,都获得一定的繁荣。关键在推行的人。”
三个弟子就分为三个流派。
不同的人都赞同三人的说法。
但无一例外都对南青这位新晋之主感到好奇。
而保守的势力都快吓死了。根本不可能参与讨论,生怕有人有样学样,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岐北除了穆先生的门徒,其他人但凡提一嘴都会遭到重罚。
安宁侯作为主公已经很给穆先生面子。
此刻他都感到恐慌:“雁南王这是警告我等,他完全有实力征服本侯,只是他想不想的问题。”
“如今除了岐南岐北,边羌府,六成的土地都归属雁南王管理。据说当地的县令,都被派人监管,实施非常严厉的替换管理。”
大弟子则道:“侯爷,雁南王对控制之下的县令都给与机会,相信他自有考量。”
安宁侯还是不安道:“即便如此雁南王一天不动,所有人都无法睡一个好觉。”
“现在当今太子都在维护雁南王,他们皇家的人实在叫我想不通。”
穆先生则道:“侯爷,当今燕太子与雁南王多有来往,已经释放一个信号。互不干涉的前提下,却在经济方面合作,显然是在提醒所有人,雁南王对荒北的拥有权。”
“何况燕太子最近与古派的人接触频繁。”
古派就是推崇周礼还周制,也就是复辟分封制。
其实分封制比起雁南王的国有制,大家更唾弃分封制,王朝统一多少年,分南北也不过百十年,大姚本身就是国中国,利用两百年时间占据北方。
只是现在国力每况日下,皇帝越发保守,燕太子又令人看不到希望。所以导致许多大儒都选择投靠大梁。
如今卓相都去了大梁。为得是南北联盟抗击突族,发展到哪里,都还未知什么情况。
而比起燕太子的皇兄,前太子南青,显然南青推崇的制度更先进,但也让各自私有土地的世家,十分警惕。
怕以后在南青的管治之下,王朝变得不像再是个王朝,最重要的是她似乎不需要世家。还是反世家的做派。
让各大世家比起燕太子,更加警惕南青。
比起这些各怀鬼胎的人。
岐南就单纯一点,兴许都是武将世家出身,他们更看重武力,得知南青对军队待遇好,发明的武器还能以摧枯拉朽势击杀胡尚风千人军队。
武将们大多觉得战时皇帝还需要自己,战后,只会想着削权削减经费。武将要再想往上爬一步,要么造反,重新建国?要么被剿灭?只有两个下场。
还不如文官有前途。
毕竟王朝不是每年都必须打仗,而皇帝普遍是用人在前不用人在后。非常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