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相在探到一个茶铺,他坐下来歇歇脚,不停与太和公主道:“我这女婿不简单,先前还怕她无法掌控那些商人,如今看来,商务府的建立很大程度虏获了商人的心。”
“商人无利不起早,今天听你的话,明天难保不会为了利益出卖王府。”太和公主还是不喜欢商人。
起因是她皇兄就被商人坑过。
而且他们祖祖代代都是重农抑商,就是为了避免商人出卖利益,祸害国家。
如今却发现荒北可以靠着商人发展起来。
雁南王不仅在镇压商人,还一步步引导商人去往正道发展?走上经济良性循环的道路。
有了雁南王开商引流的例子。
太和公主逐渐打破对商人的偏见。心想,是否从一开始,商人就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而是只要好好管制起来,就能利用商人的逐利性变成为国家发展作为引擎之一?
太和公主充满疑虑:“荒北现在之所以富庶,是因为她能控制好商人。但若有一天无法控制,引火烧身如何是好?”
这种问题太和公主想不通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朝中大臣谈起商人就一棍子打死,更别说探索这个问题。
甚至皇兄利用商人都必须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可即便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开始揣测商人。根本完全做不到信任商人的地步。
更惧怕官商结合。
太和公主觉得大脑容量超载:“老师,我还是想不通荒北的商人为何会对雁南王百依百顺?只靠镇压便可令他们乖乖听话?”
他们不会跑吗!出了荒北,其他地方不受雁南王控制,自然就管不了他们。
商人和地方官吏还不是想干嘛就干嘛。
卓相抚须提醒道:“土地,一切都归功于土地的国有,这是重中之重的基础。”
“商人买了地,但所有权又不归于他们,并且律法下规范使用,大大限制商人自由,但又不完全束缚他们的自由,适当时刻还带着他们发财。”
“这便是雁南王官+商,集中分治,因人而用的高明之处。”
太和公主闻言,眼睛瞬间亮堂起来:“老师,我大梁可否效仿?”
显然太和公主并不是普通人,她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尽管那是大梁。
卓相眼神逐渐复杂起来:“怕是很难,因为雁南王只统治了荒北。”
其余话不必多说,太和公主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想照搬雁南王的新政,第一件事就是要土改。
土改,势必会让国内大乱。
太和公主瞬间沉下脸:“看来本宫必须尽快搬到大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