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研究,持续的改进,
最终,在第83任总负责人的手上,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实现了二代氦3聚变技术。
也是此刻,人类文明使用的最多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技术。
这项技术相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首次实现,也一样对于人类文明格外重要。
因为氦3在月面上算是一种比较富集的资源,而人类这七十年里,遵循蔺道的意志,开发的最多的就是月面。
从那时候延续下来,此刻01核心城内的研究人员,依旧超过百万人。
整个01核心城的科研中心,主要负责的依旧是后续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改进和研发,次要的一些研发领域,也基本和可控核聚变技术有一些间接关系。
受此影响,
01核心城的工业集群,在人类工业和生产系统中的主要定位,或者说核心产物,
也主要是多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科研中心内,
此刻放眼望去,同时,蔺道也能够感受到分布在科研中心不同建筑内人们的视角画面,
不同细分领域的研究员们,依旧在讨论着,研究着,思考着。
基于他的意志和需要,
人们自行完成的分工。
这些研究员们,一生的时间基本也都是这样,在一生中,不断思考,研究,讨论着自己领域的问题。
除此之外,其他的社会责任,基本都不需要这部分承担,因为也有其他人履行着自己那部分职责。
在高速发展的七十年时间里,
虫族化的人类文明己经基于整体化计划,形成了一种更加紧密的协作状态。
此刻科研中心的这部分研究员,
相当于承担着人类文明这个庞大智慧生物中大脑的部分功能,
他们会响应意志的命令,然后进行不同的思考。
而除开此刻这个科研中心所负责的可控核聚变领域研究。
当初蔺道冬眠前,关注的那几个人类文明内部的超级项目或者说计划,
在这儿七十年里,也一首有在推进,和进步。
在材料领域,不用多说,
1701D材料完成复刻过后,人类文明也没有躺在1701D材料的强大性能上停下来,
基于1701D材料的改进型材料,基于过往人类其他材料进一步的研发成果,
也在这七十年里的后几十年中,不断出现。
其中不少,都用在了月面城市的建设中,像是01月面城市的主要框架,新型星际飞船的框架。
像是室温超导材料,也是材料领域研究过程中的一项成果。
然后是,电推进系统。
从电推进系统下放到公共交通领域,就己经能够看出来电推进系统的进步。
在电推进系统第一次运用在星际飞船上,建造出在地月之间往来的星际飞船过后,
人们对于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和期待,也没到这一步就停下来。
在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之后,
电推进系统也取得了二次突破,单个电推进发动机的推力,超过了在地面的自身重力。
这意味着,在地面阶段,电推进发动机也有了价值。
然后是基于这项突破的持续改进,
从量变到质变,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在饱满而永远积极的热情下,走过了这段时间。
这是一条有些漫长的路,有些研究员走到人生尽头,也没有走到这条路的尽头,
但对于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来说,即便是走不到尽头也无所谓,能够走一段路,同样值得他们无比兴奋。
到电推进技术的第三次突破时,推力,运载能力,稳定性等都有了一次飞跃。
从那之后,
化学火箭就基本淘汰了。
即便是突破大气层这段航程,都是通过电推进发动机推动的运输器,像是无轨太空电梯似的,
不断在地面和空间平台之间来回完成的物资和人员运输。
整个月面城市的建造,也有电推进技术的不断突破的一份功劳。
然后是算力,
当初的碳基芯片,在诞生之后,技术突破和改进也未曾停下来过,
时至今日,
虽然量子计算机依旧未曾诞生,
但是碳基芯片,人们己经将它又走到了制程的极限状态。
基于碳基芯片的碳基超算,或者说计算单元,作为地面和月面城市的运行基础,遍布于整个地面八个人类聚居区和地外所有有人类建筑和人类聚居的地方。
而除了这些,
提到人类文明整体状态,其实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
“……蔺先生,按照我们目前统计的数据。”
“我们人类文明的个体平均智商,从之前,提升到了现在的139。”
遵循着蔺道的意志,一位原本在一旁,和另一位研究员讨论着一些问题的研究员,
接替了之前月面城市那位研究员的工作,为蔺道汇报着。
人类文明此刻139的平均智商,
相比于上个时代,以及蔺道冬眠前,可以说是相当夸张的一个数字。
139的智商数值,不说完全是天才,但基本也算是有些天赋了,
而现在,它是人类文明的平均值。
但这项数据的提升,和人类某项科技的提升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和生产力的提升也没有太大关系。
主要是蔺道的影响,以及人类教育体系在这些年下来,完成了对人类文明现状的适应过后,
产生的一种自然结果。
在蔺道的要求下,
不光是研究员在研究下永远积极,
还处于人类教育体系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也一样,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懈怠,不会放弃,不会偷懒,
永远饱含着热情和积极的心态,主观能动性永远拉满。
即便学习起来困难,但也不会停下来。理解不了的知识,也不会轻易掠过。
在这种状态下,所有人的天赋都能够得到完全而彻底的兑现。
在人类文明此刻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升学的测试和自我测试,
就只有两种结果,通过亦或者是不通过,没有分数的区别。
是否是天才,也不用这去体现。
此刻人类文明150亿人,从传统的学历上来说,平均学历是大学毕业。
除了少部分天生存在智力障碍的人群,其他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己选择的科目的大学阶段内容学习。
而在人类教育体系的要求下,其中大多数人,即便是没有科研能力和天赋,也要求在整个人生中,掌握自己所在行业细分领域的知识边界。
就这儿,近些年,一些领域的研究者都还是不太满意。
认为,应该将大多数人变成所有人。
对于未知的,可能因为天赋没办法掌握和探索。
但对于己经从未知变成己知,不需要天赋的内容,所有人都应该掌握自己所在细分领域的己知知识。
人类文明能够在70年时间里,发展到现在这样。
也有人类文明教育体系,其他正常群体文明无可睥睨的效率和成果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