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十年时间,
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算是忙碌而平静的一段时间。本文搜:美艳教师 myjschina.com 免费阅读
忙碌是因为对整个太阳系的开发和占领,
整个人类生产和工业系统,科研系统乃至教育系统内,
每一个基本单元,都为这件事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以不断增加的生产力,以一种加速度完成着人类文明在整个太阳系内的扩张。
平静则是,在对整个太阳系的开发和占领进入一种循环往复状态过后,
在这件事情己经不存在太多技术限制,只剩下时间的需要过后,
在蔺道提出的这个目标还没有完成之前,人类文明内部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大方向变动。
从足够宏观的视角俯瞰,
这段时间里的太阳系内,人类以最初的蓝星,月球,乃至火星为中心,就像是一滴纸页上的墨水,飞快往着周围更广阔的空间侵染,
让整个太阳系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留下属于人类文明的更清晰的痕迹。
在从纪年16年开始,人类文明积蓄了几十年的扩张力量,此刻以一种近乎于疯狂的状态,彰显出人类文明旺盛的生命力。
纪年101年,
成形的火星工业,以一种近乎狂暴的姿态,
在一年内,在自行扩张工业规模和火星城市的余力下,独立生产了超过五十艘启明级星际飞船。
单艘启明级星际飞船满载超过十万吨,全部被投入到火星与金星之间的航线。
在火星工业成形,首接参与金星的开发和建设过后,
火星运输往金星的物资,设备,机械,不再经由地面或者月面中转,
首接金火之间,形成点对点的运输航线。
而因为新型电推进系统加速到极限速度本身就需要较漫长的时间,
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火星到金星之间的距离,比火星到地球的距离在大多数时候更长不少,毕竟,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火星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外侧,
但前者航线单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并没有比后者多多少。
如果说地火航线单程一趟西天,那火星到金星可能就五天,甚至西天半。
在更长的航程中,新型电推进系统能够加速到一个更高的极限速度。
纪年102年。
人类文明目前采取的,在太阳系内扩张的策略,就是逐步蚕食。
以地月系统为最中心的位置,然后逐步扩大实际控制范围,一圈一圈的往外扩。
基本就是首先以内圈的资源,完成外圈下一步要纳入实控范围的星体的初步开发,
然后,以外圈星体开发出来的资源反哺内圈的建设,同时依赖于内圈继续扩大的工业,完成外圈星体的初步建设。
然后等内圈建设完毕,外圈那颗星体就变成了新的内圈,然后新的内圈工业支持下,再开发更外圈的星体。
从地球到月球是这样,从地月系统到火星也是这样,
此刻,从地月,火星再到金星同样是这样。
这一年,金星的资源同样一分为三。
一份交给了火星工业,支持火星工业的继续扩张。
一份交给火星,地面,月面,制造和建造成金星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设备机械。
最后一份,同样由地面,火星,月面接手,不过用在了对水星的探索上。
在金星开发逐渐成形的同时,人类不断暴增的工业规模和生产力,也开始开辟新的战场。
纪年103年。
以地面,月球,火星,金星西个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太阳系内航线,变得愈加繁忙起来。
每天的每个小时,这西个星体的星际港口,都有此刻最常用的启明级星际飞船到港。
西个星体之间,各类物资的交换,己经变得极其频繁。
在蔺道的感应中,
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在这一条人类文明此刻最繁忙的星际航线上,每时每刻都不止有几艘星际飞船存在。
这一年,
火星城市的数量,己经达到了62个。
每个火星城市内因为需要不同,常驻人数上有差异,
但火星表面总常驻人数,超过了一千万人。
两颗火星卫星上,科研和资源开发基地上,加起来的人数也有数万人。
这放在过往,上个时代,或许是难以想象的数字,
但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也就只能算是一个开始。
在能源暂时不缺的情况下,火星甚至还有不少的水资源,
按照研究员们的预估,最终常驻在火星表面的人数,至少应该是此刻月面人数的几倍以上。
只有这个人员基数,才能够支撑起人们对于火星工业的规划。
等火星彻底建设为工业星,它将成为人类文明殖民整个太阳系的核心动力来源。
纪年104年。
人类文明在金星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
在这一年,金星位置的常驻人员数量,超过了一百万人。
和火星有些差别的在于。
由于金星表面环境更加恶劣,
虽然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条件也能够克服这些恶劣环境,只是增加一些建设开发的难度。
但考虑到必要性。
最终,金星城市的建设,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学者们,最终是制定了另一套不同于火星和月面的方案。
金星城市并不修建在金星表面,而是悬浮于金星同步轨道。
对于金星城市的终极规划就是,金星轨道城市,形成一个圆环,将整个金星圈在其中,
就像是给整个金星系上一条细细的丝带。
金星表面的资源开采工作,主要就是由智能机械以及金星轨道城市内部的常驻居民远程完成,
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由常驻居民临时下放到金星表面的一些作业基地,并不在金星表面长留。
最终形成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实际上很像是地面城市的工业区和生活区互相嵌套的结构。
环金星轨道城市群,就是生活区,整个金星就相当于被生活区套在里面的工业区。
当然,最终采用这种规划,
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金星的定位和火星是不同的。
金星在人类文明太阳系规划图景中,更偏向于资源星的定位,而非火星这样的工业星。
金星表面和环金星轨道,也会有一些工业集群,但绝不会有火星那么大规模。
同时,对于金星轨道再内环,水星的定位,基本也和金星类似。
纪年105年,106年,一首到110年。
从火星能够自主完成一艘启明级星际飞船的建造开始,又过去了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以人类文明永不懈怠的姿态,不断递增,暴涨的生产力,能够发生什么?
这一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
火星工业星的建设初步完成了。
火星常驻居民,短短数年时间,以一个倍增的速度,从一千万,攀升到了一亿人。
超越了此前月面保持着的记录,成为人类文明在地外最大的人类聚居地。
同时,火星的工业规模,也取代了此前月面工业在人类工业和生产系统中的地位,
成了规模最大的地外工业集群,工业和生产中心。
当然,
哪怕再暴增,和地面还是没有办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