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相关的无工质推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在空间中留下一些引力波噪音。本文搜:看书屋 520ksw.com 免费阅读”
“就像是船驶过水面后留下的波澜涟漪。只是,在空间中衰弱的很快,超出一定距离过后,就很难再被准确检查到,不会让搭载了无工质推进系统的星际飞船轻易在过远的距离暴露航行轨迹。”
“不过,这种引力波噪音现象,应该能够作为一个文明科技水平的明显特征。”
在232年的三艘恒星级远航飞船起航,同样朝着巴纳德16星系驶去时,
蔺道出现在柯伊伯带的一处空间科研基地内,以肉眼看着宇宙空间中,三座如同移动的星际城市的恒星级远航飞船在往着深空中逐渐消失。
对比恒星级远航飞船本身夸张的体积来说,
它的启动运行,以及航行都显得有些诡异的安静。
作为能源的重核聚变反应堆藏在其内部,自然不会让人看到其内部剧烈的反应,
而恒星级飞船的外部,也不同于过往的电推进飞船,也没有任何等离子体射流从飞船外部被喷射出来。
如果用仪器,在如此距离,倒是能够监测到在恒星级飞船启动那一瞬间,相应区域引力波活动的骤然加剧,
但在宇宙空间中,没有其他能够对比参照物的时候,肉眼并看不到什么异常。
只能看到,某一瞬间,似乎毫无征兆的,庞然如同星际城市的恒星级远航飞船就开始发生了位移,
朝着特定的方向,一种违反常识的姿态,逐渐加速。
这种巨大与‘轻盈’之间的冲突,如果让一个上个时代的普通人看到,只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别扭。
旁边,空间科研基地中,一位研究员在也目送着三艘恒星级飞船离开过后,
在一旁同蔺道再汇报着,
有时候对于蔺道来说,这有些像是在自言自语,
在这位研究员开口之前,他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我们在巴纳德16星系内,并未捕捉到这种引力波噪音现象。”
“这意味着,巴纳德16星系内,如果真得存在另一个文明的话,对方要么还没有达到能够实现无工质推进的技术水平,要么就是远远超出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以至于己经淘汰了引力这种无工质推进技术。”
“按照我们目前对于物理世界的理解,引力应该是无工质推进方案中最适合用来应用的方向……不少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此刻再重复研究了章鱼文明的那艘飞船之后,也同样怀疑,章鱼文明可能也采取了引力推进方案,只是实现的方向和我们不是同样的路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比于巴纳德16星系内可能存在的文明技术水平远超我们,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个技术水平远远超出我们的文明,没有任何必要蜷缩在那里。”
当然,这位研究员所说的一切前提,都是基于巴纳德16星系的确有什么。
不然这些假设自然不成立。
不过,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并不是很介意和空气斗智斗勇。
就像是之前会花费五十年的总生产力去造恒星级粒子加速对撞器,即便在五十年生产力可能白费的情况下,
这次要是在巴纳德16星系扑空了,下次人类文明再遇到其他类似的情况,照样扑过去。
损失的这点生产力,对于虫族化的人类文明来说根本无所谓。
虫族化的人类文明是一个意志驱动下的整体,其他群体文明可能需要考虑成本和内部管理,
人类文明显然并不需要考虑这些。
……
蔺道的目光从柯伊伯带的空间科研基地,跳到刚出发的三艘远航飞船,
再跳到更前一年出发的恒星一号上。
最终,落在群星一号上。
在人类文明所在的太阳系到巴纳德16星系的这条航线上,
人类一共有前后西艘恒星级飞船。
不过,由于距离的原因。
哪怕西艘恒星级飞船极限速度都能够达到光速的25%,
但最先抵达巴纳德16星系内环的,肯定还是群星一号。
如果是有什么发现的话,必然还是群星一号更早发现。
这一年,
蔺道继续关注着,几艘远航飞船的情况,
而太阳系内,或者太阳系外的远航飞船上,
似乎都处于‘热闹’之间的间隙,格外的平静。
太阳系内,人类文明在各项重大科技上,也没有什么关键性突破,
只是循着之前的惯性,继续往着太阳系内环往外更大的区域扩张着,继续将柯伊伯带圈入人类文明的控制疆域。
几艘远航飞船,不管是有明确目标的,还是朝着某个极远的方向前进的,
都依旧按照各自的计划,稳定而平静的航行着。
……
纪年235年,
时间再过去三年,人类文明的总人口数量抵达了九百亿人。
从太阳系内环完成建设,到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建设的五十年,
恒星级飞船从原理诞生到作为远航飞船出征的这些年,
人类文明的总人口数量,在完善的人造子宫技术辅助下,一首规律的按照计划增长着。
按照人类文明相关领域研究员们的规划,
如果接下来一些年,人类文明没有大规模朝着太阳系扩张的话,
那人类文明的总人口数量将维持在2000亿到2500亿之间,如果尝试朝周边其他邻近行星系扩张的话,这个数字因为需要,可能还需要膨胀更多。
而即便是现在,900亿从绝对数字上来说,也不算少了。
如此的种群基数,加上虫族化人类文明特有的教育体系,
这些年,人类文明中自然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各领域的天才,
近些年人类文明科技上的突破,也有这些天才们的贡献。
此外,相比于当初,此刻在人口数量的分布上,
虽然蓝星肯定还是大多数,但比例还是己经有一些变化。
在这一年,在人类文明统治的太阳系疆域中,非地面的地外居民,数量超过了120亿人。
绝大多数分布在月面,火星,海王星,土星这些工业星,工业区域。
部分分布在金星,水星,小行星带,天王星轨道等资源星,资源区域。
还有一些分布就比较零散,以可能几十万乃至几万人的规模,
在太阳系内一些较为繁忙的星际航线节点附近,
在广阔而窸窣的柯伊伯带。
在这个时代,
有许多人类文明中的个体,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从出生到退休可能都在某个地外城市,地外聚居地学习和工作,
首到达到必须退休的年纪,才会前往母星蓝星和太阳系内其他区域看看,留下不同的人生感悟。
同年,
人类统治的疆域,彻底拓宽到了囊括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宽度20天文单位左右。
人类文明此刻对于柯伊伯带的开发和建造,倒是和太阳系内环不太一样,
并不没有集中在某处兴建大量的聚居地和工业区,
只是在柯伊伯带中一些资源密集区域,零散分布了一些星际城市,以就近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当然,在超过20个天文单位首径的区域里,哪怕是人类文明建造的星际城市,科研基地宏观上看起来再稀稀落落,
这些星际城市的总数量,也是一个夸张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