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第三代可能导致‘数据丢包’的蠕虫也算上,
一对蠕虫搭建的蠕虫通信,能够运行超过150年时间。本文搜:狐恋文学 xhulian.com 免费阅读
乍一看己经不短,
但蠕虫通信的使用寿命到了之后,它不是像人类目前正常的通信网络一样,
随意更换一个通信终端就解决了。
而事实上,每次蠕虫通信的蠕虫寿命到了,就相当于人类文明需要重新构建一遍整个基于特殊蠕虫的通信网络。
在人类文明统治的疆域范围内,这还好说,
只是多消耗一些生产力在通信网络的运转上。
大不了,像是太阳系与拉兰德星系的蠕虫通信中,每隔十年就从太阳系或者拉兰德星系朝着通信目标方向,运送一批新的一代蠕虫,
以维持整个蠕虫通信网络持续运转。
这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
但要是将这套蠕虫通信方式,用在航行在人类文明疆域之外的远航飞船和太阳系的双向联系上,
问题就会变得更多起来。
一对蠕虫三代共150年的使用时间,对于远航飞船来说,几乎所有人类文明派出的远航飞船预期航行时间都超过这个数。
当远航飞船往外航行出150年时,就会出现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
起航时携带的蠕虫通信没用了。
然后当然可以制造培育新的蠕虫,但培育出来的一对蠕虫中,其中一只又不能首接瞬移到需要联系的目的地。
而派遣飞船送过去……那么,送过去的蠕虫,在路途中就到寿命极限死了。
这在实际使用中,在工程上,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
但因为这种限制,让它实在是和人们期望的那种超光速的通信方式有些差距。
“有学者怀疑,章鱼文明实际使用的蠕虫通信中,还有一代蠕虫之外,可能更上一代的蠕虫,甚至是‘超级母虫’,用以方便实现更长距离的蠕虫通信网络的构建。”
就目前这种蠕虫的其他表现来看,其三代之后就失去通信作用,其实不太符合创造了这种蠕虫的文明的技术实力,
与其猜测,创造这种蠕虫的文明只能让这种特殊蠕虫保持三代的通信作用,
更像是这种特殊蠕虫被创造它的文明上了‘基因锁’。
而且就目前对于章鱼文明的了解和认知,
章鱼文明采用现在人类文明这种方式,将一代蠕虫诱导,编辑培育出来的可能性也很低。
不过,即便有这样的猜测,人们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
就目前人类文明的技术水平,也依旧没办法破解这种蠕虫之所以能够超空间距离,超光速的联动作用的底层逻辑,
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将这种蠕虫自带的‘基因锁’从它的基因中摘出去,并且继续保持这种超光速的联动作用。
“目前想要实现更远距离的蠕虫通信,可能暂时只能够从工程上解决。修建蠕虫通信的‘通信转接基地’。”
按照目前相关领域学者们,研究员们给出的计划。
其实就是远航飞船,每行驶三十年的时间,就往所经过的位置,放出一个空间通信基地,或者说空间通信基站。
这个空间通信基地,至少拥有几个功能,能够多次培育出第一代蠕虫,能够派遣出运送这种蠕虫的无人飞船,能够保证自身长时间运行。
这样达成的效果就是,
对于一艘航行在距离太阳系数百光年外的远航飞船来说,
与太阳系之间的蠕虫通信,不再是首接从远航飞船到太阳系内。
远航飞船只能够通过配套的蠕虫,联系到它上一个扔下的通信转接基地。
而这个通信转接基地,通过蠕虫通信接收到相关信息之后,
通过通信转接基地内的设备中转,通过另一批该通信转接基地和更上一个通信转接基地配套的蠕虫,
将相关信息再发送到更上一个通信转接基地,然后在更上一个通信转接基地完成相同操作,
以此类推,最终跨越数百光年,超过150年航行极限的距离,将由远航飞船传输的信息最终传递到太阳系内。
而保证这整个通信途径,不受蠕虫通信中蠕虫寿命影响,始终能够运行的方式,
其实就是——
以太阳系为起点,这条通信线路中,每个通信中转基地,每隔一百二十年,就派出一艘无人飞船,将新一批蠕虫中,两两配套的其中一只,送到自己位置对应的下一个通信转接基地。
这样,只要每隔三十年时间,远航飞船都放出一个这样的通信中转基地,就始终能够保持和太阳系内的快速联系。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接解决了蠕虫通信中蠕虫的寿命极限导致通信距离受限问题。
从技术上,可以说是简单粗暴,没有什么美感,但很实用。
但坏处,也同样是明显的。
说穿了,这其实也是因为蠕虫通信中技术问题产生的妥协方案。
肯定还不是不如远航飞船首接联系太阳系内来得更好。
随着远航飞船行驶的距离越来越远,沿途需要放出的通信中转基地也会越来越多。
这相当于是在增加整个通信网络的复杂性。
而众所周知,越是复杂庞大的系统,就越是容易出现问题。
在这条漫长的通信线路上,但凡有一个通信中转基地出现问题,就意味着整个通信链条都中断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
即便是这样,哪怕目前的蠕虫同行还不太完美。
但它依旧是人类目前掌握的,除蔺道能力以外,
唯一能够广泛运用的超光速通信方式。
对于人类文明的通信技术来说,依旧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人类文明在朝着太阳系外扩张之后,对于超光速通信的需要!
……
就在当年,对蠕虫通信,再进行了一些稳定性测试过后。
虫族化的人类文明继续展现着夸张的效率,
就在当年,人类文明统治的疆域范围内,就开始普及和大量运用蠕虫通信。
对于各行星和各人类聚居地内部,
通信网络自然是没有使用这种基于特殊蠕虫的通信装置,
蠕虫通信在行星表面和单个聚居地内部,也并没有太大的使用优势。
就目前来说,蠕虫通信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最适用的地方,自然还是太阳系和太阳系外六个己经开发占领的星系,
以及各地外星系互相之间的星际通信。
当年,
由太阳系内,基于大量培育出来的特殊蠕虫,制造的星际通信装置单方终端,
在六艘黄矮星级飞船的运载下,分别送往了南门二,巴纳德16等六个星系。
其他六个星系也是一样,基于各自星系内的生产体系,制造了星际通信装置,将这种星际通信装置的另一方终端,发向除自身以的其他星系,
就包括太阳系在内的总共七个星系之间的距离,暂时也还是用不上通信中转基地的。
整个基于蠕虫通信方式,搭建的星际通信网络,首次完成,花费了不少时间。
主要还是受到了运送配套通信装置的星际飞船的速度限制,
毕竟,蠕虫通信不同于过往的其他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