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遣词用句并不华丽,却能看得出写这本书的人一定是个学问很丰厚的学者。
俭朴直白的叙述,更能击中人心。
李骁这一世的记忆中,听过许多类似的经历,就算是姜握瑜,李骁偶尔也能感受到她身上传来的对如今现状的怨怼。
但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没有,他只是默默的、坦然的接受一切。
收好书,李骁翻出信纸,提笔思索了许久才落笔开始写信。
信里李骁直白的表达了对黄四儿赠予他书籍的喜悦,又让黄四儿找机会请假回城。
李骁想要把他现在在饭店的工作转让给黄四儿,让他少吃两年苦。
毕竟高考就在明年12月份,在那之前,李骁虽然没有学习的压力,可也不愿意把时间继续浪费在饭店后厨里。
信里还委婉的询问了这些书的来源,李骁不知道黄四儿有没有看到那本自传书。
李骁也不敢提醒的太明显,因为现在邮寄东西,可能还会被检查。
所以他只能转着圈的问,也不知道黄四儿能不能看明白。
写好了信,重新读了一遍,感觉没什么问题,李骁便又开始采够。
采够这个事,还是要麻烦二姐夫。
二姐夫在这方面人缘广阔,李骁这一次想给黄四儿邮寄的东西又不单单是吃的。
黄四儿写信没有跟他诉苦,但从字里行间,以及那本自传中,李骁也知晓了他们的生活跟城里相比是多么的艰苦。
一些乡下难得的药片,李骁也去厂医院开了一些。
还有糖茶、能存放久点的腊肉、以及衣帽鞋袜都准备了一些。
足够黄四儿自己用,也足够他用这些东西去“交朋友”。
至于让黄四儿回来的时间,李骁让他尽量在年前或年后赶回来,不要拖得太久。
东西邮寄出去,李骁又变得有些无所事事。
钢厂街的这个国营饭店属于小饭店,平日里生意也普普通通。
大多是钢厂普通职工偶尔宴请才会来。
这个时候的百姓日常还是不会舍得花钱出来吃顿饭的。
所以李骁很闲,本身他就相当于打杂的,厨房还有个专门打杂的大婶。
而且他也不想学厨艺,所以每天除了给二姐夫打下手,就没事干了。
从废品站找来的书早就看完了,李骁也没去还。
最近他就在啃那本英文诗集,还有黄四儿给他邮的中俄大词典。
李骁没去废品站找姜握瑜,姜握瑜却在某天中午突然来了。
废品站跟厂里不一样,不是一星期休息一天,而是跟另一个大姐串着班休息。
姜握瑜看起来精神状态还行,只是眼下有了一圈淡淡的乌青,像是许久没睡过好觉。
她给李骁送来一个包裹,里面都是书。
李骁带她进了饭店后院,后院里他跟二姐夫在墙角搭了个遮阳棚,平日下午都在这躲懒。
遮阳棚里有张小桌子,两个小马扎。
李骁给姜握瑜倒了一碗绿豆汤,请她坐下,这才打开她带来的包裹。
“有一些是最近收来的书,有一些是我以前看过的。”
姜握瑜说完端起碗喝了一口绿豆汤,发现竟然还有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