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摇摇头,“他专门写信,就是为了让我成全他,我并不觉得他会将差事办砸,但他的身体,恐怕支撑不到他回来了。”
郗超劝慰道:“这是他的最后要求,求仁得仁,你成全他,也是人之常情。”
“若我在洛阳,肯定不会同意,怎么着也会阻止他,”王凝之叹道:“但眼下他己经在河东了,我现在传令过去,也是于事无补。”
苦笑一声,王凝之补充道:“应远从来都是个不省心的,从跟我的第一天开始就是。”
郗超回忆往事,“但当年桓公想让他背叛你,他可是婉拒了的。”
“是啊,我一首不放心他,可他还是为我一场场血战打下来,”王凝之叹息道:“他身上的伤,也是因为我将他带到蜀地才受的。”
邓遐隐藏不住的野心,让王凝之对他远不如对沈劲和刘牢之那般放心。
但沈劲和刘牢之都曾犯过错,邓遐却拒绝了桓温的拉拢,选择站在王凝之这边。
同在桓温帐下,郗超与邓遐颇为相熟,说道:“应远就是有执念,可以说他贪图名利,但他都是靠战功去换的,这点上无可指责。”
刘牢之这时插嘴道:“死在战场上,总好过死在病榻上,我觉得应远的选择没问题。”
跟在他身边的刘裕则一脸迷茫,这些问题对他来说还太遥远。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王凝之想了想,接着道:“不过我还是想去一趟洛阳,万一出了什么事,我离得近也方便处理。”
郗超点点头,“眼下倒是无妨,但你得快去快回,不能耽搁太久。”
王凝之盘算了下时间,“最多一个月,河东的战事就能结束,我看到结果就回来、”
刘牢之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刚说了应远,还没说你,”王凝之点点刘牢之,“你就是没脑子,只会打仗,现在你的位置多重要不知道吗,我怎么可能会让你离开京城。”
刘牢之得到王凝之的高度认同,便己心满意足,笑道:“不让去就不去,我就在这守着那帮不安分的,等打关中,我再去不迟。”
王凝之看向郗超,“是不是没一个省心的,你可得帮我看好了。”
郗超笑道:“这样的部下你还不满足?我看你是在显摆。”
几人一起笑起来。
这一世,王凝之给了刘牢之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前途也无限光明,所以他并不担心刘牢之会背叛自己。
历史上刘牢之之所以混成三姓家奴,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大野心,恰恰相反,在谢安和谢玄相继离世后,他作为北府军的统帅,表现出的是毫无野心和远见,只想投靠一方势力栖身。
他游离于王恭、司马道子和桓玄之间,但这三人都只看重他手里的北府军,而根本看不起他这个人。
最终刘牢之在桓玄夺走他的北府军兵权后,众叛亲离,窝囊地选择了自缢。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裕,在桓玄称帝、大肆剿杀北府兵旧将后,刘裕潜回京口,只召集到百余人,便敢举兵起事。
将朝事交给郗超后,王凝之立即动身,前往洛阳。
他对这次战事的大体走向都判断无误,哪怕邓遐没听他的话,选择自己带兵出征,其实对整个战局而言,影响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