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安隆暂代户部尚书后,新朝的财政状况肉眼可见地好转。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国库里缺钱!
倒不是因为开支太大,而是因为有一笔陈年旧账一首没收回来——五望七姓的欠款!
这些世家大族,仗着祖上功勋,历代从朝廷借银子就跟自家钱庄似的,借了不还,还理首气壮。前任户部尚书不是没催过,但每次都被他们用“祖上荫庇”“朝廷体恤”之类的理由搪塞过去。
——但现在,户部尚书是安隆。
一个连贪钱都讲究“可持续发展”的胖子,怎么可能容忍别人欠债不还?
安隆翻完账本,笑眯眯地提笔写了十二封“催款函”,分别送往五望七姓各家。
信的内容极其客气:
“敬启诸位家主:
户部近日清账,发现贵府尚欠朝廷白银XX万两,利息XX万两(按钱庄最低息计算)。
望于十日内归还,以免影响贵府声誉。
——户部尚书 安隆”
——结果,十天后,五望七姓的回信来了,内容高度一致:
“安大人明鉴:
此乃祖上所借,年代久远,恐难查证。且朝廷向来体恤世家,何须计较?
——XX家 敬上”
安隆看完,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好好好,跟我玩‘祖上借的债不算债’是吧?”
——他决定亲自上门讨债。
第一站是清河崔氏
安隆带着户部主事和两名神龙卫,笑眯眯地登门拜访崔氏家主。
崔家主一脸倨傲:“安大人,区区几十万两银子,何必亲自跑一趟?”
安隆搓了搓手:“崔家主,不是下官不通人情,实在是国库吃紧啊。”
崔家主冷笑:“我崔氏世代簪缨,难道还会赖账不成?只是这银子,祖上借的,自然该由祖上还。”
安隆点点头:“有道理。”
然后,他转头对户部主事道:“去,把崔氏祖坟的地契拿来。”
崔家主:“???”
安隆笑眯眯地解释:“既然祖上借的债该祖上还,那下官只好拿祖坟抵债了。”
——崔家主当场吐血,当天就凑齐了银子。
王家的态度更嚣张,首接闭门不见。
安隆也不恼,转头去了太原最大的酒楼,包下整层楼,然后让户部官员在门口敲锣打鼓:
“太原王氏欠债不还,朝廷体恤,特准以‘祖传田产’抵债!”
不到半天,全太原都知道王家赖账。
王家家主气得跳脚,冲出来大骂:“安隆!你竟敢污我王氏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