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放了几十个竹编的匣子,里面铺着油纸,蓉娘和凌峰把石蜜放到里面去。</p>
如今已经是秋天,天气转凉,这是石蜜这样放着也不会出问题。</p>
熙微让他们准备了石蜜和赤砂糖各二十斤,明天一早送到江宁县去。</p>
如今手上有了样品,是时候和那些塘坊谈一谈交易了。</p>
熙微有八成的把握这件事能成,如果没成,她就自己开一间铺子。</p>
只要有钱有人,总能把事情做成。</p>
第二天一大早,熙微就和妙书坐上了王铁牛的牛车。</p>
英儿趴在马车边上,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期待地望着熙微。</p>
熙微一笑,提着她的后衣襟将她提到牛车上。</p>
煜儿看见了,立马伸出双手,也要上去。</p>
旁边,什么都不懂的玥儿咿咿呀呀,也跟着伸出双手。</p>
熙微扶额,让王铁牛赶紧驾车走。</p>
妙书在一旁劝道:“孩子们都还小,等长大一些就好了。”</p>
有时候,妙书忍不住想,世人常要求女子对丈夫贤德,对子女慈爱。</p>
当家的对家里的孩子虽然和善,但也算不上慈爱。</p>
尤其对英儿,打磨筋骨的时候,那模样不像个娘亲,更像个师父。</p>
妙书以前看过话本子,常钦佩里面的奇女子,不受世俗羁绊,行事洒脱。</p>
当家这样的人,应当就是话本中的那些女子吧。</p>
妙书坐在牛车后,偷偷把目光落在熙微的背影上。</p>
一会儿回忆过去,一会儿思考将来,眉头时而放松,时而紧蹙。</p>
“妙书姐姐,你怎么了?”</p>
“我在想一会儿到了地方我们该怎么说?”</p>
熙微道:“这不急,到了之后我们先多走访几家。”</p>
到了江宁县,熙微让王铁牛直接回去,然后带着妙书和英儿在街上慢慢走。</p>
妙书注意到这不是去往糖坊的路,“当家的,我们这是要去哪儿?”</p>
“我们绕一段路。”</p>
熙微没有多做解释,带着妙书和英儿走了三条街,中间在一家酒楼,一间食肆买了一些吃食,等到午时的时候,去了一家门面干净,但生意萧条的糖坊。</p>
“几位娘子想要点什么?”</p>
铺子里只有打扮干练的女子,一身妇人打扮,见到熙微三个进来,脸上带着笑。</p>
熙微打眼扫了一圈,铺子里只有几种饴糖做的糕点,“可有石蜜和赤砂糖?”</p>
女子脸上露出难色,“娘子有所不知,如今整个江宁县怕是也难买到这两样了。”</p>
“这是为何?”</p>
女子叹息一声,“娘子说的这两样都产自南方,可惜今年江南水患严重,糖的产量大减,再加上前些日子,县太爷下了命令,要严格盘查南边来的商人,如今我们江宁县已经许久没有收到南边来的货了。”</p>
熙微继续问了一些问题,那女子渐渐琢磨出味儿来,笑着问道:“娘子不是来买东西的吧?”</p>
熙微点头,开门见山,“如果我有石蜜和赤砂糖的货源,掌柜能否在我这里进货?”</p>
女子站起身,看了一眼门外,凝重问道:“当真?”</p>
“这是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