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袁绍赞道。
“还有哪位诸侯愿为先锋?”
袁绍目光扫视众人。
“吾公孙瓒愿为先锋!”
公孙瓒亦心怀报国之志,起身请命。
“好!”
袁绍应道。
随之很有目的性一般,目光直接定在风杨脸上。
其意甚明,欲使风杨为前部先锋。
风杨稳坐不动。
诸侯众多,却让我为前部?
下一秒。
鲍信走出。
“这最后一路,就由我做先锋吧。”
原本以为三路前锋,就会这样定下。
却不曾想。
“鲍将军,风小将勇冠三军,麾下士卒精锐非常。依吾之见,这第三路先锋,当由风小将担当。”
...
...
一时间,众诸侯目光齐聚风杨。
众人皆揣测不透,袁绍此举,究竟是欲给风杨建功之机,抑或是有意针对。
风杨自然能感受到袁绍有几分针对之意。
既让我为先锋。
震慑诸侯,也不是不可以。
“既盟主发话,我岂有拒绝的道理?只是我军大多为步卒,对于行军战事极为不利,希望袁盟主,能够再拨我五百匹战马。”
“...”
袁绍一张脸也是不由阴沉。
可面对众多诸侯,又实在是不好推脱。
人家都成先锋了,你不给点好处?
“好。”袁绍大手一挥,“只要风小将能够大获全胜,区区五百战马而已,来人呐,领五百匹战马过来。”
“是!”
...
...
伴随着战马送到。
“那就按照方才所定,孙文台将军攻武德县,公孙将军攻原武县,风小将进攻卷县,三位即刻整军出发!”
孙坚,公孙瓒,风杨离去后。
其他众多诸侯也是心生疑虑,议论纷纷......
“卷县,守军可是有万人以上,盟主居然让风小将带领三千为先锋。”
“万人?一个小县,怎么可能?!”
“卷县原本是只有千余守军,可是华雄被风杨斩杀后,所率领的一万西凉军由副将胡轸统帅,驻扎距离汜水关最近的卷县。”
“啊——?!”韩馥惊呼。
“嘘......”张超打起小声一些的手势。
韩馥这才压低了声音。
“这么说,盟主是想要趁此机会削弱风杨实力?”
“必然如此了,想必盟主昨日也去拉拢过风杨,却不曾想被拒绝了吧。”
“...”
袁绍与袁术对视了一眼,脸上都浮现出一缕奸猾之色。
“趁此机会消耗风杨兵力,到时只剩孤家寡人,看他还如何张狂!”
“兄弟,果然好谋。”袁绍笑道。
...
...
风杨这边......
率领军队前往袁术阵营,囤积粮草之处。
“我以接到盟主之令,先锋将军可先领取十日之粮。”看官粮草的百伍长道。
风杨冷哼。
这袁绍,袁术,是兄弟俩。
都是小肚鸡肠之人,容不得人。
难怪郭嘉去袁绍那里呆了几天,就跑了。
一旦出征,袁术怕是也不会准时发送粮草。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客气。
毕竟,现在不讲条件,等出征后,再讲条件,可就晚了。
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孙坚。
被袁术针对。
白白让士卒受苦。
当即。
“我风杨面临上万守军,十日粮食,怎么能够?领三十日!”
百伍长一听,顿时大惊!
“你们岂敢明抢,我必禀报主公与盟主。”
风杨手中霸王枪陡然一指。
寒芒直逼百伍长小脑。
“你挡我试试!”
百伍长吓得浑身一颤。
动弹不得。
只能眼睁睁看着风杨的御林军强行领走三十日的粮草。
...
...
百伍长吓得脸色惨白,竟直接哭了出来.....
袁术归来后。
“怎么回事?”
“主公!那风杨蛮横无理,我让他取十日之粮,他却强取三十日之粮而走,我便要阻拦,他竟以枪指我脑门,呜呜呜。”百伍长哭着汇报道。
袁术顿时怒目圆睁,怒火中烧。
“可恶!!这风杨难道是山贼强盗不成!竟然强取豪夺?”
“还有你!”袁术瞪了过去,“仅仅只是以枪指你脑门便给你吓哭了?我要你何用?”
“主公有所不知,风杨之力,古今罕见,仅仅只是擦破空气,我便险些魂飞天外......”
“废物!!”
喝声过后。
袁术越想越气!
“来人!将我三十日之粮追回。”
“主公且慢。”
袁术看去。
乃是他的主簿,阎象。
“干什么?”
“主公,若您派人将三十日之粮追回,就正中风杨之计啊。”阎象道。
“什么?!”袁术皱眉。
阎象微微躬身,条理清晰地分析起来。
“无粮之军,如何能出征作战?风杨此子绝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他如何看不出袁绍,强征于他?此刻,他就是盼着您派人追回,如此一来,便能以此逼迫袁绍答应他的条件,若袁绍不答应,他便会借机要求更换先锋诸侯。”
“什么?!”袁术再度吃惊,“此子看似白净,竟如此阴险。”
“所以啊主公,”阎象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不管这风杨取得多少粮食,面对三倍之敌,仍处于极大劣势,改变不了战局,况且三十日之粮对于我军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无伤大雅。”
袁术点了点头,顿时露出讥笑。
“也对!待风杨兵力消耗殆尽,他那些未吃完的粮草,依旧得归我统一管理。”
“主公英明。”
...
...
酸枣与卷县相距仅三十五公里。
风杨放缓行军速度,一日只推进十公里。
一方面可以保存体力,防止敌军偷袭。
另外一方面,可以拉近,联军距离。
除非,袁绍停在酸枣不行军。
直至第二日上午,才推进至卷县两公里处。
风杨当即下令......
快速安营扎寨。
将粮草堆积好后。
带领三千御林军,直接在卷县城楼下压了过去。
像卷县这般规模的小县城,城墙高度不过三米。
通常只有那些规模较大的郡县,城墙才有可能高达八至十米。
即便如此。
风杨心里清楚,若仅凭手中这三千兵力强攻万人据守的卷县。
不仅会造成大量士卒伤亡,最终还未必能攻克。
况且,他麾下的这些御林军皆是精锐,用他们来攻城实在太过可惜。
他们本应是战场上用以冲锋陷阵、斩杀敌寇的利刃,而非消耗在攻城的艰难战事中。
当距离卷县城墙两百米时,风杨令一名御林军纵马驰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