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宝安王本来就是卸磨杀驴的阴暗性格,只是以前他为了达到目的会装,在召往京都前,他就是一个小王上,当地知府他都得让三分,来到京都又被中山王跟颖王压得死死地,隐忍习惯了。
一朝拥有了权力,他就忍不住了,开始报复别人。
重生后的他当皇帝好几年了,性格暴露得很彻底,甚至变本加厉,就是说,重生对一些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这些是虞九舟的分析,迟晚同样收到一份,不过她更喜欢虞九舟写情书,而不是把情书当工作报告写。
之前还写什么——迟晚,孤有些想X了。
因为字被墨水盖住了,她猜测应该是“想要”两个字。
长公主殿下说话真的是,一时无比放得开,一时含蓄得很,令人捉摸不透啊!
第119章
皇帝驾崩, 称之为先帝,为此新帝继位是应该的。
皇太孙该继承皇位,成为大周新的皇帝, 但是皇太孙实在是太小了,
一个多月的皇帝, 历史上是有,但是结局不好。
孩子太小, 压不住皇位,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虽有长公主殿下,但是那跟皇帝不一样的。
有人上书, 请长公主殿下早让皇太孙继位。
否则宝安王那边先一步继位的话, 对京都正统多少有点儿影响,尽管算不上太大。
宝安王顶多是乱臣贼子,当了皇帝也不会被承认。
王朝更替,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后,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需要宣称自己继承了前朝。
这件事迟晚知道一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承认了唐朝的免死金牌, 也可能是丹书铁券,反正就是免死的, 这何尝不是在向天下宣布, 明是承接唐宋正统。
正统在历朝历代都很重要,哪怕是开国皇帝都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延续性。
宝安王此举, 把自己推向了乱臣贼子的道路上。
大周虽有了灭国气象,但虞九舟的出现,给大周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每个朝代统治了二三百年, 肯定是有一批忠诚的护卫的。
唐末再奏秦王破阵乐,为唐续命三十年,宋末陆秀夫带小皇帝跳海,他们的身后,有无数忠臣义士跟着跳海,给受尽屈辱的南宋一个体面的退场方式,明朝就更不用说了,灭亡之后,复明从未终止。
大周同样,有一批绝对忠诚大周的人。
他们无所谓谁做皇帝,只要是大周正统就行,前提是正统,合法的继承者,宝安王此举直接把自己的合法性给玩没了。
在皇帝要去江宁前,迟晚跟虞九舟就想过了所有可能。
无非是宝安王想趁机控制住圣元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是重生的,肯定知道圣元帝快死了,所以他想让圣元帝在快死的时候,能立诏把皇位传给他,到时候不管虞九舟这边同不同意,他都是皇帝,至少是正统。
哪怕虞九舟说他的继位诏书是假的,那也是口说无凭,况且他的诏书本来就是真的,他有无数的办法让圣元帝写下诏书,虞九舟承认他,那就皆大欢喜,不承认他,双方呈南北对立之势,后面谁能做大周的主,统一大周,就各看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