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老,现在就我们三人,不必说这些。”迟晚无奈,这人真的是,她扶了好几回了,可别再跪了。
好不容易给高正按在了椅子上,这才坐到边上开口。
高正连忙拱手,“王上所言甚是,是陛下跟王上给了臣再一次的机会,变法的成功,臣注定青史留名。”
没有一个文臣不想青史留名,这跟武将想加官晋爵没差。
他也很难想,自己这个给皇帝背锅的首辅,注定钉死在奸臣的类目中,竟然有一天主持了大周的变法。
以后史书上肯定会写他奸臣,毕竟笔杆子掌握在那些世家手里,他们不一定会好好写他这个敌人。
后世之人可能会觉得他,漂零半生,才遇明主,发挥才干,可能会洗去奸臣的名声。
谁说得准呢?要是按照现在的教育改革,以后写史的未必就是世家了。
他的前半生给圣元帝背锅,确实是个奸臣,没办法,想给皇帝背锅的人可不止他一个,坐上首辅之位,要么是一个跟皇帝对着干,掌握绝对“相权”的首辅,要么绝对顺从皇帝。
他在圣元一朝做的事情没得洗,但自从变法之后,他怎么也能洗去半个奸字吧。
能做到这一幕,高正的心里已经很感激虞九舟跟迟晚了,这两人发挥了他的才干。
谁能知道,他高正曾经也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只是历经了官场上的不公,让他知道了和光同尘的重要性。
圣元帝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就会拥有怎么样的朝堂,哪怕朝堂官员各有私心,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他这一生,由圣元帝提拔,却是虞九舟,让他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叫他知道,一个为国为民的首辅究竟该做些什么。
史书留名是必然的,是好名还是坏名,就交给后世之人评判吧。
高正露出了真诚的目光,起身再次行礼,“陛下现在需要的不是臣,是一个能稳住变法,同样给变法注入新鲜血液的人。”
变法遭世家记恨,他已经遭够了记恨,以后做什么,如果皇帝不力挺,他很难做成,世家会不停地找他麻烦,以他为突破口取消变法。
接下来他退出历史的舞台,让一个能继续带变法走下去的人上位,能很好地淡化世家对变法的敌视。
变法势不可当,世家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拉下一个首辅,能平息一下世家对变法的针对。
高正:“变法已成定局,世家需要一个台阶,让他们安稳下来,顺从变法,臣在此刻退休,算是臣为陛下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臣实在累了。”
伺候圣元帝那个多疑的皇帝那么多年,身心都累,还要防止着圣元帝发疯,都不是伴君如伴虎了,是伴一个神经病。
后来又接手了变法,变法虽累,但干得挺开心呢的。
迟晚笑了笑,她知道高正走心了,也可能是故意走心,无妨,既然高正都这么说了,她们也不会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