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城。
县衙。
浩城的前身,其实是辽人喂马的一个据点。
后来辽国与大兴国开战,辽国输得一塌糊涂。
从此之后,辽国每年都会向大兴国进贡。
而那个原本是辽人喂马的小小据点,逐渐发展为边境的一个交易地点,再后来成为大兴国的一个小小郡县,最后才会有现在的浩城。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浩城原本是属于辽国的土地。
因此,每隔十年,大兴国派来浩城的官员都会辽国话。
而住在浩城的百姓,有一半以上都是辽国迁居过来的,或者说有着辽国的血统。
每隔十年,大兴国都会派新上任的县令过来。
但是,真正掌管这片土地的,却未必是新上任的县令。
“大人,下官去年才来浩城赴任,对这上上下下并不熟悉。之前并不知道公子的身份,望公子恕罪。”浩城的丁县令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在看过贾仁的玉牌之后,立刻变得局促不安起来。
“丁县令不用紧张,我只是路过这里,随便来看看而已。都说浩城的秋景不错,我特意带朋友来欣赏一下。”
丁县令听到这话,才微微放心。
“公子若是喜欢浩城的景色,下官倒是可以带公子四处看看。下官虽然不才,来浩城一年多也毫无建树,但至少做个向导还是可以的。”
“丁县令懂辽语?”
“略懂一些,说得不好,但听还是听得懂的。”
“丁县令知道你这里有人拐卖女童吗?”贾仁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直接让丁县令的后背发凉。
丁县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连连求饶:“哎呀,公子,请恕下官愚钝。下官来这浩城虽上任一年多,但接到的官司还不足十起。这浩城上上下下以辽国的遗民居多,他们不熟悉大兴国的律法,也不按照大兴国的方式办事,更不喜欢我这从大兴国调来的官员。公子说的女童拐卖案,下官实在不知呀。”
苗景岚和贾仁一听这话,瞬间明白过来。
原来这浩城说穿了还是辽人的城池,哪怕大兴国打败了辽国,但在这里居住的百姓还是以辽人自居。
这个大兴国派下来的县令在这里也是形同虚设。
贾仁心想,人家都年过半百,还要被派到这偏远的边境之地上任,多半是朝廷里没有后台,又或者是得罪上官,被发配到这里任职。
想想就觉得心酸,也不好多说人家什么。
“既然丁县令对浩城并没有实质性的管辖权,那这里真正管事的人又是谁?浩城的百姓平常有什么事情,会去找谁帮忙呢?”
堂堂县令没有实权,遇事还要找别人,也真是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