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4章 嘉靖登基继大统

第34章 嘉靖登基继大统

不想错过《中国野史大甩卖》更新?安装我的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

放弃立即下载

两边又杠上了。杨廷和带着两百多个大臣跪在文华殿外哭谏,说:“陛下要是坚持让蒋妃以太后身份进城,就是违背礼法,我们这些大臣没法活了!”有人甚至把头往柱子上撞,血流了一脸。朱厚熜在殿里听得心烦,让太监出去说:“再闹,就把你们都贬到云南去!”</p>

最后还是张璁出了个主意:“不如先称蒋妃为‘兴献后’,让她从东安门进,住在东华门外的府邸,等以后再慢慢改封号。”朱厚熜虽然不情愿,但知道硬碰硬讨不到好,只好答应了。蒋妃进城那天,朱厚熜亲自跑到东华门外迎接,母子俩见面就抱头痛哭,旁边的太监宫女看了,都偷偷抹眼泪。</p>

这事没过多久,杨廷和就请辞了。他觉得这个新皇帝太犟,自己管不了,说:“老臣年纪大了,想回四川老家养老。”朱厚熜没挽留,只是淡淡说:“杨先生辛苦了,回去吧。”杨廷和走那天,朱厚熜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他的轿子远去,心里说不清是轻松还是沉重——这个处处跟自己作对的老臣走了,可“大礼议”的仗,才刚刚开始。</p>

朱厚熜年纪虽小,管理朝政却有一套。武宗朝被刘瑾、江彬祸害得够呛,官场腐败,国库空虚,朱厚熜一上台就烧了三把火:</p>

第一把火,清退“传奉官”。武宗时期靠送礼、拍马屁当官的,被他一口气罢黜了两千多人,其中有个叫崔文的道士,靠给武宗炼丹药当了太常寺卿,朱厚熜说:“这等妖道,留着祸国殃民!”直接把他发配到辽东充军。</p>

第二把火,整顿禁军。江彬当年安插在京营里的亲信,被他一个个揪出来,要么贬斥,要么处死,还把京营的兵力从十万精简到五万,说:“兵不在多,在精。”有个叫李琮的将领,是江彬的干儿子,仗着有兵权不服管,朱厚熜让人直接把他绑到午门斩了,禁军里再也没人敢反对。</p>

第三把火,减免赋税。武宗南巡时,江南百姓被搜刮得苦不堪言,朱厚熜下旨:“江南各省去年的税粮免掉一半,受灾的地方全免。”还派御史去查那些趁机贪污赈灾款的官员,查到一个办一个。</p>

他还特别节俭,不像武宗那样铺张浪费。登基后,有人想给他修新宫殿,他说:“紫禁城的房子够住了,别瞎花钱。”连宫里的用度也缩减了不少。</p>

“大礼议”的争论还在继续。杨廷和走后,他的儿子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成了“护礼派”的领头人。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熜正式下旨,追封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蒋妃为“圣母章圣皇太后”。杨慎气得在朝堂上大喊:“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带着两百多个大臣跪在左顺门外哭骂,说朱厚熜“不孝”“逆天”。</p>

这次朱厚熜没再心软。他让人把哭骂最凶的一百三十四个人抓起来,打了廷杖(朝堂上用大棍打人),有十六个人当场被打死,杨慎被打得半死,贬到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一辈子没再回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左顺门之变”,经此一役,朝堂上再没人敢公开反对朱厚熜,“大礼议”以他的胜利告终。</p>

可这场胜利也埋下了隐患。那些支持他的“迎合派”,像张璁、桂萼等人,虽然帮他赢了争论,却不是什么好人。张璁为了往上爬,到处搜罗杨廷和的黑料,甚至诬陷他“勾结藩王”;桂萼则贪财好利,当了吏部尚书后,把官职明码标价,跟当年的刘瑾没两样。朱厚熜虽然知道他们不地道,可觉得这些人“听话”,还是重用了他们。</p>

嘉靖三年七月,朱厚熜在太庙举行仪式,正式把兴献王的神位请进太庙,放在孝宗旁边。仪式结束后,他独自一人站在太庙的柱子旁,看着父亲的牌位,突然说了句:“爹,儿子做到了。”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了很久。</p>

从安陆来的那个十六岁少年,用三年时间,在陌生的紫禁城里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他证明了自己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却也在权力的游戏里,慢慢变得多疑、狠辣。朱厚熜的贪心,此时还藏在“孝顺”的外衣下,没被人发现——他想要的,不只是给父母一个名分,还有掌控一切的绝对权力。</p>

夕阳透过太庙的窗棂,照在朱厚熜年轻的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阴暗。明朝的这艘大船,在经历了武宗的荒唐后,似乎迎来了一个强势的舵手,可谁也不知道,这个舵手将来会把船往哪个方向开。是驶向中兴的彼岸,还是撞向修仙的礁石?答案,藏在嘉靖朝往后的岁月里。</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孕期被害,战太太带娃回归杀疯了 顶级坏蛋 那个渣男居然变成绝世好男人了 先婚后爱:和老板的闪婚日常 临时老公,玩神秘 夫人流产离婚后,疯批总裁他慌了 前世被虐惨死后她在京城杀疯了 炙骨撩思 桑语洲情 售楼小姐异能觉醒,末世我说了算 四合院:坑死易中海 无cp逃荒:寡妇带崽独美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