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吴惟忠的士兵,胳膊被倭刀砍伤,鲜血直流,他咬着牙继续往前冲,一长枪刺穿了一个倭寇的胸膛。还有个叫陈大成的百户,带着一队人把倭寇逼到一条河里,倭寇想游泳逃跑,被戚家军的弓箭手一个个射倒在水里。</p>
这场战斗从早上打到中午,戚家军斩杀倭寇三百多人,俘虏三十多人,而自己只死了三人。这就是着名的“花街之战”。百姓们听说戚家军打了胜仗,提着饭菜来犒劳军队,说:“我们终于看到能打倭寇的军队了!”</p>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戚继光带着戚家军在台州和倭寇打了九仗,仗仗必胜。其中的“上峰岭之战”,倭寇躲在山上,戚家军穿着倭寇的衣服,假装是“自己人”,靠近后突然发起进攻,倭寇措手不及,被杀死一千多人。战后,戚继光在山上立了块碑,写着“擒斩倭寇一千五百余级”。</p>
台州大捷后,戚家军名声大噪。倭寇只要听说对手是戚家军,就吓得腿软,说:“戚老虎来了,快跑!”而百姓们则亲切地称戚家军为“义乌兵”,说:“义乌兵,真英勇,杀倭寇,保家乡。”</p>
戚继光能专心抗倭,离不开他妻子王氏的支持。王氏是将门之女,不仅懂武艺,还很有谋略,被士兵们称为“戚夫人”。</p>
有次戚继光去福建抗倭,把王氏留在台州城。倭寇听说戚继光不在,想趁机偷袭台州,有五千多人偷偷摸到城下。当时城里只有少量守军,百姓们都慌了。王氏却很镇定,她穿上盔甲,登上城楼,对守军说:“倭寇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城里的虚实。我们只要守住三天,戚将军就会回来!”</p>
她让人把城里的妇女都组织起来,穿上男人的衣服,站在城墙上,装作守军;又让人在城门口摆上酒席,好像在庆祝什么,故意让倭寇看到。倭寇果然上当,以为城里有重兵,不敢攻城,只在城外徘徊。三天后,戚继光赶回台州,和城里的军队内外夹击,大败倭寇。</p>
这对夫妻之间的故事很有趣。据说戚继光怕老婆,有次被王氏当众骂了一顿,他觉得没面子,想吓唬吓唬她,就穿着盔甲,拿着宝剑冲进屋里。没想到王氏正坐在床上织布,见他这样,眼睛一瞪:“你拿着宝剑想干什么?”戚继光赶紧赔笑:“我想让夫人看看我的新盔甲。”这个故事在军营里传开,士兵们都笑戚继光“怕老婆”,可戚继光说:“我怕她,是因为她比我有胆识,有魄力。”</p>
还有一次,戚家军军粮短缺,士兵们快断粮了。王氏把自己的嫁妆变卖了,换了粮食给士兵们吃。士兵们感动得流泪,说:“夫人都这样支持我们,我们更要拼命打倭寇!”</p>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率军进入福建抗倭。福建的倭寇更狡猾,他们在沿海筑了很多“倭巢”,最有名的是横屿岛和牛田。横屿岛是个小岛,涨潮时四面环水,退潮时露出泥泞的滩涂,倭寇以为明军打不过来,在岛上囤积了大量粮食和武器。</p>
戚继光勘察地形后,想出一个办法:让士兵们背着稻草,退潮时铺在滩涂上,踩着稻草冲锋。进攻那天,戚家军冒着倭寇的箭雨,踩着稻草冲向横屿岛,只用了三个时辰就攻破了倭巢,斩杀倭寇两千多人。当士兵们把倭寇囤积的粮食分给当地百姓时,百姓们哭着说:“我们被倭寇害了十几年,今天终于见天日了!”</p>
之后,戚继光又在牛田、林墩等地大败倭寇,福建的倭患基本被平定。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和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联手,在广东消灭了最后一股倭寇势力,困扰明朝东南沿海几十年的倭患,终于被荡平。</p>
百姓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在浙江、福建等地给他建了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的祠堂),把他的画像挂在家里,说:“是戚将军救了我们的命。”</p>
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被调到北方镇守蓟州,防备蒙古。他在北方修长城,练边军,又立下赫赫战功。可晚年的他却遭到排挤,被罢官回乡,最后在贫困中去世。</p>
如今,浙江台州的戚继光纪念馆里,还陈列着当年戚家军用过的鸳鸯阵模型和狼筅。游客们看着这些武器,听着导游讲戚家军的故事,总会想起那句流传了几百年的话:“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戚继光写的诗,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不是为了当官发财,只是想让东南沿海的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