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军事小说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117章 与兔子正式建交

第117章 与兔子正式建交

不想错过《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更新?安装我的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

放弃立即下载

"妈,我要吃南洋水果糖!"

更夸张的是在上海外滩,新开的"南洋咖啡馆"门口排起长队。穿着时髦的男女们争相品尝这种来自热带的新奇饮品,尽管很多人喝第一口就皱起了眉头。

文化交流的背后,是更隐秘的技术合作。长安郊外的一个秘密基地里,兔子的导弹专家和南洋的航空工程师正在热烈讨论。

"这个燃料配方可以提升20%的推力..."

"要是加上我们的耐高温材料..."

"等等,这个设计图怎么看着像..."

陈长安站在观察室里,透过单向玻璃看着这一幕。身边的科技部长低声道:"大长老,这样会不会太冒险?兔子的人太精明了,我怕..."

"就是要让他们看出来。"陈长安微笑,"这样他们才会拿出真本事来交换。"

正说着,一个工程师突然惊呼:"天啊!这个冷却系统设计太巧妙了!"他手里拿着的,正是五诡从鹰酱"借"来的航天材料图纸——当然,己经做过了"南洋式改良"。

1956年重阳节,长安城新落成的"神农馆"前人山人海。陈长安站在红绸飘舞的主席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来自各国的记者挤在最前排,闪光灯亮成一片。

"我宣布,第一届南洋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正式开幕!"

随着剪刀落下,红绸分开,人群如潮水般涌入展馆。陈长安快步走向中央展区,那里整齐排列着三百个特制水晶展柜,每个展柜上方都悬挂着中英双语标识牌。

"这是..."兔子国相在一个展柜前停住脚步,里面陈列着一株形态奇特的灵芝。

"滇灵芝,产自云南高黎贡山。"陈长安示意工作人员递上一本蓝色封面的介绍册子,"这是兔子专家帮忙编写的药材图鉴,每种药材都附有详细说明。"

兔子国相翻开册子,上面用工整的钢笔字记录着:"滇灵芝,性平味甘,主治虚劳咳喘..."旁边还配有精细的手绘图。他抬头看了看展柜里的实物,又对比图鉴,不禁点头:"图文并茂,很用心。"

"这些药材大部分都来自兔子境内。"陈长安边走边介绍,"比如这个..."他指向一个装着褐色块茎的展柜,"西川产的川贝母,我们正在婆罗洲寻找适合移植的种植区。"

展馆一角突然传来惊叹声。原来是一位白胡子老中医正在给参观者把脉,旁边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中成药样品。

"这是我们和北京同仁堂合作开发的'南洋安宫丸'。"陈长安拿起一个精致的瓷瓶,"主要原料还是从兔子进口的牛黄、麝香,但加入了南洋特有的血竭,效果比传统配方提升30%。"

兔子国相若有所思地摩挲着瓷瓶:"原料供应能跟上吗?"

"这正是想跟国相商量的。"陈长安压低声音,"我们在爪哇岛发现了一片适合种植人参的山地,想请兔子派专家指导..."

三天后,长安郊外的实验农场里,来自吉林的人参种植专家老李正在指导工人搭建遮阳棚。

"这土质不行,得掺三成松针土。"老李抓起一把泥土搓了搓,又指了指温度计,"白天不能超过25度,夜里要保持10度左右。"

农场负责人赶紧记笔记:"己经派人去采购松针了。李师傅,您看这参苗..."

老李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检查刚从长白山空运来的参苗:"苗子不错,但得注意..."他突然压低声音,"这地方太热,得在地下建恒温室。"

不远处,陈长安和兔子国相正在参观新建的恒温育苗室。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里面整齐排列的培养架,架上摆满了贴着标签的器皿。

"这是三七育苗区。"陈长安介绍道,"种子都是从文山运来的,我们尝试用不同的基质培育。"

兔子国相注意到每个培养皿旁边都放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观测数据。"很科学嘛。"他笑着对随行的兔子农业专家说,"看来我们的'土办法'要升级了。"

"不敢当不敢当。"农业专家连忙摆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有些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太特殊,短期内恐怕..."

"所以才要合作。"陈长安接过话头,"我们己经在高棉省划出了五万亩保护区,完全按照兔子提供的标准建设。"他指了指墙上的地图,"不同的海拔高度种植不同的药材。"

随着合作深入,南洋各地掀起了"中药种植热"。金州的一个种植园里,来自西川的黄连专家正在培训当地农民。

"要这样松土..."老专家示范着动作,旁边跟着学的土著农民虽然听不懂中文,但看得很认真。翻译在旁边大声解释:"老师说,土要松得像棉花一样..."

种植园主陈阿财蹲在地头算账:"一亩黄连三年后能收200斤,现在国际市场价格是...发财了发财了!"他忽然想起什么,赶紧追上正要离开的老专家:"老师傅,能不能再教我们种点当归?"

类似的场景在南洋各地上演。在交趾省的山区,傈僳族妇女们跟着云南来的技术员学习天麻种植;在婆罗洲的雨林边缘,科研人员正在尝试仿野生环境培育石斛;就连气候炎热的新加坡也建起了室内种植园,专门培育名贵菌类。

与此同时,中医药教育也在南洋蓬勃发展。长安中医药大学的教室里,一百多名学生正在跟着兔子来的老师诵读《黄帝内经》。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朗朗读书声飘出窗外。校园另一边的实验室里,几个学生围着显微镜观察药材切片。

"看清楚了吗?"年轻的讲师指着显微镜,"正品川贝的淀粉粒应该是这样的..."

图书馆里更是座无虚席。学生们如饥似渴地研读着从兔子运来的医书,管理员不得不实行限时借阅。"《伤寒论》只剩两本了,"她对着排队的学生喊道,"明天早上八点准时上新书!"

最热闹的要数附属医院。每天天不亮就有患者排队,来自兔子的老中医们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针灸科的张教授一边给一个约翰牛商人扎针,一边用带着山东口音的英语解释:"这个穴位针对你的背痛..."

1957年春节,长安城举办了盛大的"中医药文化周"。主会场张灯结彩,既有传统的舞龙舞狮,也有现代的中医药知识竞赛。

最受欢迎的当属"尝百草"体验区。排队的人们可以品尝各种药茶,工作人员会详细讲解功效。

"这是菊花枸杞茶,明目养肝..." "女士可以试试这个西物汤,调理气血..." "老先生,这个参茶适合您..."

陈长安陪着兔子卫生部的领导参观时,恰好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游客在买中药香囊。

"他们买回去做什么?"领导好奇地问。

"当纪念品。"工作人员笑着解释,"不过很多人用了之后又来买真正的药材。上个月我们就往欧洲发了三吨枸杞。"

文化周的最后一天,双方签署了《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兔子将派遣500名中医药专家常驻南洋,而南洋则承诺每年投入100万美元用于中医药研究。

签字仪式后,兔子国相握着陈长安的手说:"没想到中医药在海外这么受欢迎。"

"这才刚刚开始。"陈长安望向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我己经让人在纽约和伦敦物色店面了。用不了几年,全世界都会知道——最好的中医药,来自我们两家。"

夜幕降临,满载着中药材的卡车一队队驶向港口。而在长安港的另一个码头,新一批来自兔子的中医药专家正走下舷梯,他们携带的行李箱里,装满了珍贵的医书和秘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孕期被害,战太太带娃回归杀疯了 顶级坏蛋 那个渣男居然变成绝世好男人了 先婚后爱:和老板的闪婚日常 临时老公,玩神秘 夫人流产离婚后,疯批总裁他慌了 前世被虐惨死后她在京城杀疯了 炙骨撩思 桑语洲情 售楼小姐异能觉醒,末世我说了算 四合院:坑死易中海 无cp逃荒:寡妇带崽独美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