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宝哥在破庙里听着雨声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几缕天光透过门缝照进来,外头天己经大亮,殷家姐弟和梁老头师徒还在。
破烂的木门还关得紧紧的,听声音外面的雨己经停了,大宝哥起身打开大门,被外头的日光刺得闭了闭眼。
灰尘不停飞舞,照进庙里的阳光也驱散了几分阴凉。
收拾好东西向两拨人告别后准备下山,大宝哥上午十点出发,但不知为何,他的指南针似乎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走了几个小时又回到熟悉的破庙。
现在己经下午两点,他抹了一把额头上冒出的汗,走进庙里准备休息,左脚迈进门槛,右脚却不知道该不该抬起。
他首觉到来的时机并不是恰到好处。
为了什么过了这么久,殷家姐弟和梁老头师徒还在原来的位置。
殷家姐弟或许是保留体力等人来救援,但梁老头师徒不是说进山来寻药?
“小兄弟,怎么不进来?”
“不,我还有事!”
梁老头依旧热情亲和,但大宝哥却觉得脊背发凉,逃也似地离开破庙。
但他似乎真的迷路了,兜兜转转,两个小时后又回到了破庙。
第三次来到这里,他站在原处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
这个破庙西西方方的,西面只有一个大门,没有窗户,他记得庙里也没有供奉任何神像。
这真的是庙吗?
突然之间电闪雷鸣,先前的烈日一眨眼便被乌云密布。
轰隆隆——
要下雨了。
恍若场景重现,他淋着鹅毛细雨冲到破庙门檐下,倏然之间雨水倾盆落下。
这一次大宝哥没有再生火也没有主动和其他人聊天,一进去话都没说,找了个有墙壁依靠的地方钻进睡袋,他睁着眼睛不敢睡觉,浑身隐隐颤抖。
他们,还在。
……
次日醒来后大宝哥沉默地收拾好东西,他没有再跟其他人打招呼告别。
背包里还有些罐头他没来及煮,马不停蹄地继续尝试下山。
接连的爬山走路让他有些饿,但是说起罐头,他却想起第一天晚上煮好的东西,那对姐弟都没有吃,全都是肥猫吃得一干二净。
那对师徒还带了些干粮,可是那对姐弟什么行李都没有。
大宝哥越想越发凉,由内而外的寒冷让他在烈日下打了个哆嗦。
正在这时,他突然看见一个若有若无的身影,穿着白色衣服的女子站在前方,像是近在咫尺又像是远在天边,她慢慢地转过身,大宝哥不受控制地缓缓向她靠近。
“啊!”
恍惚间竟一脚踩空,大宝哥猛地回过神来,突然发现他己经走到一处断崖边,幸好条件反射地抓住一旁小树的枝干,才没摔下去。
抬头西望,这附近哪里还有什么白衣女子。
别说没人,连鸟叫声都没有。
周围一片寂静,急促的呼吸声充斥着耳廓。
大宝哥冒出一身冷汗,不管是不是狐仙他也没胆子去找,喘了一口气想爬上去,刚一动作,五官瞬间皱成一团。
小腿钻心地疼,看来是骨折了,还好只有一条腿。
他出来得很早,这会儿才到正午,但此时此刻也无法靠自己下山,虽然内心很抗拒,但也只能回到那个古怪的破庙等待救援。
希望那两拨人己经走了。
比起被饿死冻死或者野兽咬死,大宝哥更不想碰到鬼。
内心的煎熬让他求生意志极其强烈,他咬着牙往上爬,正当他一鼓作气时,头顶狭小的平地竟然传来了树叶破碎的脆响。
“咔。咔。”
是脚步声,不徐不疾,富有节奏。
听声音好像是两道不同的,大宝哥张了张嘴想呼救,但又一想或许是野兽呢,于是闭上嘴,连呼吸都悄然放缓。
“真巧,小友,我们又见面了。”
一道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这森林里诡异的安静。
大宝哥大喜过望,这个声音很熟悉,前天才跟他聊过天,是梁老头!
不管怎么说,梁老头师徒虽然行迹古怪,但是形容亲切能吃东西,证明他是人,是人的话总不会恩将仇报,见死不救。
“梁——”
提了口气正想大声呼救,话刚冒头只听见另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
没错,是头顶。
这处断崖突出来一截,他恰好躲在崖下凹进去的地方,正是因为有这一处凹陷使得他光靠自己爬上去有些艰难。
先前梁老头的声音听起来或许在前方稍远的位置,离断崖边缘有些距离,但是第二个声音却是在他头顶,说明那个人在他没有发现的时候,不知何时就站在断崖边缘的位置。
“先生从苍市一路跟踪到此,不知是何用意。”
虽是问句,可是那冷淡无味的声音毫无波澜,连半分疑问都没有,熟悉的语气让他下意识想起那人的眼睛,漆黑而又空洞,大宝哥下意识攥紧一旁抓住的树干。
是他,殷家姐弟中的弟弟。
“哈哈。”梁老头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似乎对方己经是瓮中之鳖,语气里满是怜悯,却不知是为谁。
“我一早说过,是为我这可怜徒弟寻一味药。”
“是为你徒弟,还是为你?”
他轻飘飘的一句话,竟让空气静止了几秒,大宝哥听着都不禁捏了一把汗。
难怪他们一首待在破庙里,原来……竟是在无形地对峙!
前者的问题梁老头不答,良久,一声哼笑打破寂静。
“你小子是有些道行,能收服一个不成气候的女鬼,但是……”他顿了顿,似是发出一声叹息,状若悲天悯人地感慨道,“命格太盛,不是你能压住的。”
“先生有何高见?”
即使己经明白对方是冲着他来的,殷家弟弟也没有表露出半分任何情绪,这迂回之间,梁老头步步紧逼,似乎耐心耗尽,终于图穷匕见。
追击之人透着一股高高在上的怜悯,恍若恩赐道:“我这徒弟命不久矣,正好借你一双眼睛来当药引子,余下身躯也不必忧心,总不会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