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村里都开始朝这边送了,到晚上收6000斤一点问题没有。
大壮有点着急了:“二和,2辆驴车可是不够呢,估计后面还有更多,牲口估计很难再借用了。”
李和一想也是,道:“你和老三看看哪家有板车和地排车,不管是生产队的还是哪户自家的,都借过来,给个2块钱,至少借4辆。”
地排车借了就需要人拉,李和就跟李福成说了这事,帮衬找人,并且应承跑一趟给10块钱。
一听说十块钱,李福成吧嗒吧嗒嘴,有心让二儿子和三儿子过来,可有点犯难。
一个是自己大孙子,有心帮衬,另外两个是自己儿子,也没脸让他俩白忙乎。
就说道:“不用找别人,你二叔,三叔,我等会过去打声招呼就行。
你只要自己心里有数,不亏钱就成,就让他们拿个5块钱就中。”
5块钱也不少了啊,外面做木匠,盖房子的大工拿2块钱也就顶天了。
李和给大壮都给了10块,亲叔叔给5块也是落闲话,索性做人情做足。
“爷,去省城呢,拉板车要走5个多小时,路上也坑坑洼洼,受老罪了。
再说我自己肯定有的赚,你不用操心”。
李福成道:”你这娃有心照顾你叔,我就不多说了,那我也拉一辆,跟你们一起。
你啥子也不用给我。我是你亲爷,做啥应当应分。”
李和知道这老爷子脾气,也就没多说。
门口乱哄哄的,一会来人,一会走人,李和就索性定了一个时间段。
以后每天只在下午四点到六点这个时间段收,过这个时间段就不收了。
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做其他事情。
吃晚饭的时候,李和把计划盖房子的事情在饭桌上说了。
王玉兰直接愣了:“哎呀你这孩子,你爸也不在家,盖房子这么大的事情,你咱就自己做主了呢。”
兄妹几个互相看了一眼,都能读懂互相的想法,等咱爹回来西北方都喝不上。
李和开口说道:“阿娘,咱爹指不定猴年马月回来呢。
咱几个都这么大了,不能再挤在一起了。再说老三都多大了,不盖房子从哪里开亲。”
王玉兰一想也有道理,“可这要不少钱呢,你舅去年整了三间瓦房,费了500多块钱。”
李和起来盛了碗饭,接话说道。
“横竖咱兄弟俩大了,你别操心就是了。
我已经和阿爷说好了,倒时候过来干活的,你只要烧好饭就行。”
看着儿子把一些操持的妥妥当当,王玉兰心里既欣慰又羞愧。
第二天,李和等人把河鲜装好就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