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梁翰实乃仿效诸葛亮的小聪明。
昔年刘备三访茅庐,孔明亦佯装沉睡,令刘备兄弟三人久候于外。
其意有二:一为考验刘备之诚意,二则确保自己出山后之地位。
毕竟,历经艰辛得来之物,方显珍贵,更令人珍惜。
梁翰“以史为鉴”,遂用孔明之小计,反施于孔明。
他欲反客为主,使孔明成为求见之人。
其目的,自然与对付刘备时相同,使孔明自己心悦臣服,对刘备竭尽忠诚。
待时机成熟,梁翰便伸了个懒腰,缓缓坐起。
随口吟诵一诗: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此诗一出,梁淳不禁一愣,心想兄长此举何意,醒来便醒来,何需吟诗?
梁淳仅感困惑。
孔明却心中一惊,面色骤变。
梁翰所吟之《梁父吟》,乃孔明所作,为其晨起专用之诗。
此诗知晓者甚少,唯有几位亲朋。
梁军师如何得知?
孔明望着眼前这位满脸慵懒的奇人,脸上露出深深的好奇。
“这位先生是……”
梁翰吟罢,故作好奇之态,望向诸葛亮。
诸葛亮方才回神,忙拱手行礼:
“草民诸葛亮,拜见梁军师。”
梁翰故作惊讶,责备的目光投向梁淳:
“小淳,诸葛公子归来,你何不早些唤醒我?”
梁淳背负不白之冤,只能暗自叫苦。
兄长曾言,饮食睡眠为大,即便是天皇老子亦不可打扰,我岂敢唤醒?
“亮亦刚至,稍候片刻,无妨。”
诸葛亮亦通人情世故,忙笑着摆手,为梁淳解围。
梁翰本在演戏,自然不会真怪梁淳,诸葛亮这般解释,便顺势将此事揭过。
“诸葛公子,咱们坐下细谈。”
“小淳,还愣着作甚,还不快为诸葛公子上茶。
梁翰如主人般,款待起诸葛亮。
诸葛亮不禁一怔,心想此非我家乎,怎似我反成宾客?
梁淳亦愣住,一时不知所措。
还是守在堂外的诸葛玲机智,忙重新端上茶点,缓解了尴尬气氛。
诸葛亮把玩着茶杯,心中思量,该如何启齿。
“诸葛公子,人死不能复生,令叔已逝,你还需节哀。”
梁翰却先开口,提及诸葛玄已故之事。
诸葛亮心中一震,不由露出惊容。
诸葛玄病逝时,正值襄阳易主,局势混乱危险。
故他姐弟未对外宣扬,仅办了简单葬礼,知此事者唯有徐庶等亲近好友。
况且诸葛玄非显赫之人,其病逝之事,在襄阳不过小事一桩。
如此微不足道之事,眼前这位梁文舟,竟亦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