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急忙回头,望向诸葛玲。
诸葛玲此刻亦感意外,领悟到诸葛亮目光中的询问,轻轻摇头,示意未曾向梁翰透露半分。
“梁文舟此人,果真非凡……”
诸葛亮心中暗自惊叹,对梁翰不由得生出几分敬意。
表面上却尽力保持镇定,急忙感谢梁翰的关心。
“诸葛家族在徐州,乃是琅邪的名门望族,家财丰厚,想来诸葛公子与令姐昔日生活必定是锦衣玉食。”
“可惜曹孟德两次征伐徐州,为报父仇,放纵部下屠戮,令诸葛家不幸受牵连,百年基业一朝尽毁,族人不是惨遭杀害,便是流离失所。”
“你姐弟二人避难至荆州,作为外来之人,在此地的生活想必颇为艰辛。”
“如今令叔又不幸病逝,你二人更是无依无靠,生活之苦,想必更甚往昔,唯有亲力亲为,耕作以维持生计。”
“此次我前来,携带了一些钱粮,聊表对二位的一点心意。”
“若诸葛公子不嫌微薄,便暂且收下吧。”
言毕,梁翰便吩咐下去,堂外的周仓随即命令亲卫,开始将钱粮搬入院中。
他以同情的口吻,将诸葛亮的过往一一道出。
同时不着痕迹地揭开了诸葛一族因曹孟德屠戮徐州而衰败,不得不逃离的伤疤。
诸葛亮心中一震,眼中立刻流露出复杂的情感。
惊讶、感激与仇恨交织。
惊讶于梁翰无所不知,竟对自己的家世和现状了如指掌!
感激的是梁翰对他们姐弟的关怀,不仅亲自登门,还慷慨解囊。
这份关怀与关照,是他们在荆州多年未曾感受过的温暖。
自然,还有仇恨。
当年曹孟德令徐州血流成河,诸葛家被焚为废墟,族人死伤逃散。
诸葛家因此一蹶不振。
而他这个诸葛氏的后人,本应享受无忧的生活,却不得不早早离乡背井,亲自耕作以维持生计。
种种艰难困苦,皆因曹孟德而起。
虽然他曾自我安慰,视这些苦难为磨砺。
但要说心中对曹孟德没有一丝怨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份仇恨,正是梁翰为刘备收服诸葛亮的切入点。
历史上的诸葛亮之所以出山辅佐刘备,一方面是因为欣赏刘备的仁义,心系汉室。
另一方面,刘备始终高举反曹的旗帜。
作为徐州血洗的受害者,诸葛亮不可能不对曹孟德怀有怨恨。
因此,辅佐刘备,讨伐曹贼,复兴汉室,自然成为诸葛亮理所当然的选择。
梁翰正是要利用这一点,促使诸葛亮主动表达投效刘备的意愿。
“多谢梁军师的关照,亮与阿姐感激不尽。”
诸葛亮拱手致谢,随后叹道:
“未料到,亮一介无名之辈,梁军师竟对亮的身世了如指掌。”
“梁军师所言极是,若非曹贼当年屠戮徐州,我诸葛家也不会家道中落,亮也不会与阿姐流落异乡,过着清贫的生活。”
梁翰侧目而视,已从诸葛亮的神情与言语中,察觉到了那股深藏的怨恨。
“诸葛公子,无需过于忧伤。”
“我梁翰定当竭尽全力,辅助我家主公刘玄德,清除四方的汉贼,迟早一统天下,复兴大汉。”
“不久之后,诸葛公子便能重返徐州,凭你的才智,何愁不能复兴诸葛一族的荣光。”
梁翰为他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图景。
清除汉贼,统一天下,复兴汉室,重返故里,重振诸葛家…
虽未直言招揽,却字字击中诸葛亮的心弦,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