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揭晓之时,府中议论纷纷。
黄忠面露惊愕,竟一时忘却了领命。
众人目光齐聚,皆投向地图上那不起眼的“陆口”。
梁翰缓缓起身,步至地图前,伸手指点。
“孙策急攻夏口,必将倾巢而出,西进之师,柴桑守军必然薄弱。”
“若柴桑告急,孙策必回师救援。”
“故而,佯攻柴桑,围魏救赵,可令孙策自退,夏口自然落入我手。”
“欲攻柴桑,水路不可行,孙策已在长江设防。”
“既不可水行,便改陆路。”
“我军可从陆口出发,沿陆水而行,穿越幕阜山脉,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柴桑之南。”
“汉升老将军之师若现于柴桑附近,不须真战,便足以令孙策惊慌失措,急急回师。”
“如此,主公便可趁势进攻夏口,无需忧虑孙策之扰。”
“如此一来,孙策岂不是白白为我等效力?”
梁翰缓缓道出全盘计策,诸将皆明其意。
众人恍然大悟,方知梁翰当日自信之由,能令孙策不战而退。
柴桑乃孙策西线重镇,粮草之所。
柴桑若危,孙策岂敢不救?
“军师此围魏救赵之计,实乃妙计!”黄忠赞叹,又好奇问道:
“军师提醒之下,老朽方记起陆口确有陆路通往柴桑以南。”
“然老朽守长沙多年,对此路仅耳闻,未曾亲履。”
“军师乃新野之人,远在荆北,何以对此道了如指掌?”
黄忠之问,引得众将皆露疑惑之色。
梁翰微笑不语。
他之所以知之甚详,乃因能以史为鉴。
赤壁之战,正是在陆口以西发生。
曹操大军不战而下荆州,意图顺流东下,直取江东。
周瑜统帅孙刘联军,于赤壁安营扎寨,与曹操决战。
战局终以曹操败北告终。
赤壁之战,为何发生在赤壁?
只因赤壁位于陆口以西,赤壁山为险阻,乃拱卫陆口之要地。
若不守赤壁,则陆口难保。
若陆口为曹操所得,曹操便能以步骑优势,直趋柴桑。
水战周瑜有信心,陆战则难以抵挡曹操铁骑。
因此,周瑜只能扎营赤壁,确保陆口安全。
梁翰熟知此段历史,自然明了陆口之重要,方能想出此计。
黄忠眼中,梁军师真乃神人也。
“汉升,不必惊讶。”
“天下山川地形,皆在文舟心中。”
刘备拍黄忠肩膀,对梁翰之智已深信不疑。
“老将军,难道不敢接此踢小霸王屁股之任?”
梁翰激将黄忠。
黄忠从惊愕中回神,随即慷慨陈词。
“末将在长沙久镇,对两地地形颇为熟悉。”
“我手下五千长沙兵,皆擅长山战,此役非我们莫属。”
“主公尽可放心,此任,黄忠愿担之!”
当日议定,黄忠便乘粮船,以运粮至长沙郡为名,顺流而下。
船经油江口,再过巴丘,穿越赤壁,终至陆口。
五千长沙精兵,在夜色掩护下悄然登陆,迅速沿陆水东进,隐入群山之中。
江陵方面,刘备命诸将时刻准备,随时准备水陆并进,直攻夏口。
同时,密令襄阳方面,文聘所率襄樊水师,随时准备南下汉水,与夏口会师。
而此时正在夏口的孙策,正在热火朝天地攻城。
“禀告主公,韩义公将军自柴桑急报!”
部将潘璋,急匆匆骑马而至。
“柴桑南方发现众多刘军,高举长沙黄忠之旗,似有攻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