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更强大的算力,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先受益的,还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最大的工程——人类整体化。本文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免费阅读
更庞大的算力,给‘人类工业与生产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让人类工业系统得以更加完善。
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一些产业,一些领域的工业系统不用再单独作为一个子模块运行,而能够完整接入整个人类工业生产系统。
另外,经过重新规划,重新布局,大量建设过后的蓝星交通网络,也能够进行更加精密而高效的运转,
甚至能够考虑接入人类工业与生产系统,根据人类文明的运输交通需要,实时以及超前调配交通资源。
而这还仅仅是算力提升带来的部分影响,
算力的提升,带来的影响必然影响到方方面面,必然深远,最终几乎能够影响到一切领域。
对于一个文明来说,算力的等级很大程度上,也跟能源的掌握量一样,决定着文明所在的层级。
一个强大的高等级文明,在意识上,社会结构上,是各种各样,
但一个高等级文明,必然是高算力。
哪怕对于科研难题,在庞大的,强大的算力下,有许多问题也是可以以一种比较暴力的方式破解的。
算力的提升,对于一个想要提升的文明来说,几乎是一种基础的需要。
此刻,
人类在这场技术爆炸中,算力技术的突破,
即是整个技术爆炸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同时,也像是填补了这场技术爆炸过程中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终于,
这场技术大爆炸,迎来了最终的高潮。
……
36年,年初。
在距离人类文明第一座基于碳基芯片的超级计算机诞生过后,还没有过去三个月时间,
人类文明的第二座碳基超算就完成了首次运行。
此刻的人类文明就是这样,
只要有需要,从第一个产物从人类工业生产体系中产生,
那接下来就是源源不断的造,而不是需要缓几年。
就碳基超算中碳基芯片的制造,开动起来过后,就有源源不断的碳基芯片从各个完成改造的,能够完成相应制造的工厂里产出。
当然,人们也不是胡乱的造,
而是此刻人类文明的确有着巨大的算力缺口。
哪怕等几年,可能新制程的,更进一步,更强性能的碳基芯片就又出现了。
但每隔几年就再更新一批更强的算力设备,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也是足够承受的,
最主要的是,人类文明此刻更新新的算力设备,花得时间根本用不了几年。
让人类文明空等几年后可能更强的碳基芯片,对于积极性拉满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事实上,第二座碳基超算内的碳基芯片,几乎都是和第一座碳基超算时同一时间生产出来的。
之所以第一座过了三个月之后才有第二座,都是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针对于第一座碳基超算的情况,对第二座碳基超算的设计再进行了修正。
于是,虽然是同样制程的碳基芯片为基础,但最终第二座碳基超算的性能释放比第一座时再提升了不少。
然后是,第三座,第西座……人们在以一个夸张速度产出新的算力设备同时,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学者们,也在不断优化。
而就在碳基超算快速普及的同时,
另一个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领域,也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突破。
这个领域,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
能源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发展的文明,几乎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更强大的生产力,以及更高的算力,更庞大的运力,都需要能够支撑起这些的能源。
一项能够稳定,持续,产出庞大能源作为文明发展源泉的技术,对于一个想要从母星文明跃迁为星际文明的文明,似乎都是难以绕开的一个难关。
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
在这点问题上,最具体的难关就是,如果没有一个更强大的,适应范围更广的能源来源,
人类文明对于月面的星际殖民,会有上限。
同时,在目前人类迅速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中,能源也会很快出现较大的缺口,
如果需要倾注太多生产力资源去保证能源的平衡,那么很快,文明的生产力发展也会碰到天花板。
这两点,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他们要为蔺先生建造月面城市,他们要将人类文明推向更遥远的深空。
那么,他们就一定要逾越这个难关。
哪怕是高山,也要最终铲平,哪怕万丈天堑,也得给它填平。
在最开始的时候,
对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和技术的研究,是百花齐放的。
虽然有大量资源一开始就投入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上,
但对于其他可能,人们也没有放弃摸索。
在最终答案没有找到之前,谁也不知道最终答案是什么。
所以人类文明的选择是,饱和式覆盖,
将能够想到的,全部给尝试一遍。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尝试过,新一代的裂变堆研究,
尝试将新一代裂变堆,放到地外空间环境下,放到月面基地,乃至于放到地月之间的星际飞船内,当做电推进星际飞船的能源来使用。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
把裂变堆放到大量使用在地外空间,涉及到的问题本身就一大堆。
不过,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没有最终困住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
月面的三个大型月面基地,最终能够容纳超十万人同时常驻,也有这项技术作为支撑。
但问题在于,
裂变技术此刻能够输出的能源,对于此刻人类文明的需要来说,仍旧不够。
它或许能够勉强支撑人类在月面完成一些其他大型月面基地,
但是,无法支撑人类彻底征服月球,乃至于征服太阳系,支撑人类文明走向深空。
此外,
对于太阳能技术,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也有进行过持续研究。
在原有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研究员们尝试不断提高它的能源转化率,以及终生使用时间。
以此来提高,太阳能发电设备终生发电量与生产它全过程所需要的能源的比值。
在这方面,人类文明的研究员们,同样做出了一些成果。
在月面的月面基地,轨道空间平台上,都用上了新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某种意义上,它也能够解决人类文明在月面建设月面城市的需要,
针对太阳能发电技术,曾经有研究员提出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案——环月球太阳能发电带。
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给月球缠上一条‘丝带’。
而凭借人类文明能够挤出来的生产力,是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这件事情的。
只是,太阳能发电设备依旧有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储能的问题,在月面,这个问题倒是能够通过远程输电和裂变堆动态调节。
但放在星际飞船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另外,如果,人类文明的扩散继续往太阳系外围深入,那这个妥协方案同样受限于星体位置,无法在使用。
事实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