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此刻人类之眼上的所有计算单元算成一个整体的话。本文搜:有书楼 youshulou.com 免费阅读
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留下来的计算集群,依旧是此刻人类文明最大规模的超级算力集群。
在过往的许多年里,利用这个算力集群,人们进行过相当多的研究。
一些计算材料学,计算生物学中的算力需求,这个算力集群都承担了很大一部分。
严格来说,此刻的蠕虫都能够被人类文明复刻出来,这个曾经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残留下来的算力集群,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只不过,
这个算力集群一首都有一个问题,
它本质上就是当初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的一部分,
它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
它夸张的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夸张的体型,
但同时,它夸张的体型,又拖累了它算力的发挥。
大多数时候,人们在运行这个算力集群时,都只是运行它的一部分。
在电流信号从一端传到这个环状算力集群对面另一端的算力单元上,都需要一两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的时候,
想要让它整体协作起来,整体为同一个问题的运算而运行起来,
甚至想要发挥1+1大于二的作用,可能性显然是有些小的。
而此刻,
人类文明中一些研究员们,为了解决这个超级算力集群内部信号和数据传输速度受限的问题,
研究员们将新诞生的蠕虫通信装置塞了进去。
这些蠕虫通信装置,并不参与整个庞大算力集群本身的运算。
只是辅助各个算力单元之间,几乎无延迟的交换数据。
相当于研究员们将这个超级算力集群,分割成了一块一块,各块算力集群内部,若干碳基芯片正常运行,
但是,被分割成一块块的算力集群之间的数据交换,由安装到这些算力集群上的蠕虫通信装置来进行。
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整个超级算力集群整体的无延迟协作。
以过往的目光来看,
这种方法实在是有些剑走偏锋。
但的确是管用。
依赖于塞进去的这些蠕虫通信装置,
这座对于此刻人类文明来说,依旧算是庞然的超级算力集群,重新焕发了生机。
之前因为体型巨大浪费了的那部分算力,重新被激发了出来。
整个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规模的超级算力集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
它不再是若干算力集群的一个集合,而是互相之间能够实时协作的,一个完整算力集群。
对比之前,整体算力上,有了一个量级上的跃迁。
对于这种往里加入了蠕虫通信装置的算力集群,
研究员们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就叫‘蠕虫算力方案’。
……
而对于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残留算力集群的改造,
对于研究员们来说,事实上只是一个尝试,或者说实验。
基于蠕虫通信装置,在对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算力集群改造完成之后,
有相关研究员,学者们,提出了一个有些夸张的‘超算’方案。
这个‘超算’方案,本质上和此刻人们完成的,对环太阳粒子加速器残留算力集群的改造类似。
并不以蠕虫装置代替碳基芯片这种最基本的算力单元。
在人类文明没有破解蠕虫通信的基本原理之前,想要蠕虫来大量模拟类似芯片运算过程,无异于异想天开。
人类希望,通过计算,
首先确定由碳基芯片为基础的算力集群,最大最优建造规模。
然后将这个最优建造规模的算力集群,作为一个单独的算力模块。
然后用蠕虫通信装置,作为这个算力模块的数据入口和出口,
以让该算力模块,和其他同样情况的算力模块,实现基本无延迟的协作和共同运算。
以蠕虫通信装置超光速的实时数据传输能力,
忽略掉这些算力模块,本身在空间之上的距离。
最终,将这些可能横跨太阳系,巴纳德16星系,南门二,一首到拉兰德星系的,若干算力模块全部实时串联起来,
构成一个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大的,最夸张的‘超算’。
而之所以研究员们会提出这样一个计划,
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这个‘超算’的建造,它是有现实基础的。
从地球到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空间站,
从太阳系内,到拉兰德星系内,
人类的空间基地,地外城市,星际城市内,本身就有着大大小小的算力集群,
这些算力集群改造一下,就能够作为这个史诗级超算的算力模块。
现在,只是利用蠕虫通信装置,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样,虽然他们在现实空间中,依旧分处于七个星系内不同位置,
但事实上,在数据传输和运算上,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简单计算一下此刻人类文明各聚居地拥有的算力集群规模,
稍微畅想一下,就能够知道,建成的这个横跨多个星系的超算,
能够发挥出来的算力是恐怖的。
相比起来,现在那个完成改造的,环太阳粒子加速器上的算力集群,都己经远远不够看。
为这个完成之后,必然会拥有恐怖算力的超算,
人们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虫脑’。
这个名字正好叠加了两层寓意,一是这是基于蠕虫装置而创造的一样东西。二是这是虫族化人类文明的造物。
不过,目前‘虫脑’计划也就还停留在技术验证阶段。
并没有立即开始实施。
……
科技的发展,往往都是连续的,关联的。
虽然虫脑计划还没开始实施,
但环太阳粒子加速对撞器留下来的算力集群,改造之后提升的算力,还是对人类文明一些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作用。
就在纪年467年。
人类文明在材料领域,再有了一些突破。
被命名为467-1的材料,在环太阳算力集群算力的辅助下诞生。
算是一种偶然的必然。
这项材料被用在了无工质推进引擎上,
因为其本身优异的性能,加上这些年相关领域研究员们,学者们在此的积累。
新一代基于引力技术的无工质推进引擎,
极限速度被提升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五。
这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学者们来说,
是一个好消息的同时,还是一个坏消息。
新的无工质推进系统相比于上一代无工质推进引擎在速度上的提升是切实的。
从光速的百分之七十五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五,提升的比例看起来不多,
但绝对值层面,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但问题在于,
按照目前研究员们,学者们对于这种基于引力技术的无工质推进系统的认知,
在抵达光速百分之九十五之后,这种无工质推进方案基本就己经走到头了。
就跟当初电推进路线走到头时一样,